◆香港工程師學會建議市民如發現石屎剝落跡象,便應及早聘請註冊檢驗人員勘測樓宇。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 7月19日,在筲箕灣道33號至35號麗灣大廈發生墜石屎傷人。圖為消防員架起升降台檢查大廈石屎剝落位置。 資料圖片

工程師料2030年逾兩萬幢樓瀕「失修」 教路檢查防出事

香港近日於短期內出現多宗舊樓石屎或批盪剝落個案,部分更傷及途人,市區埋下多枚「計時炸彈」,令市民出街人人自危。香港工程師學會昨日指出,石屎剝落主要由滲水、老化、溫差及僭建等原因造成,建議市民可透過目視檢驗,如發現外牆有銹漬、漏水、明顯裂紋,天花或牆身隆起,或自行嘗試敲打牆身而有空鼓聲音,便應及早聘請註冊檢驗人員勘測樓宇;若有需要再由註冊承建商進行復修,切勿自行購買英泥填補。學會指出,室內一些未有足夠石屎保護層、潮濕或經常接觸到水分或腐蝕性液體的地方(如洗手間、廚房、天台下之單位等)較容易出現石屎剝落,市民應特別留神。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香港工程師學會昨日舉行記者會,由專業工程師講解石屎剝落的成因、徵狀、解決及預防方法,協助公眾防患未然。

學會建造業分部主席謝偉正指出,香港的住宅樓宇一般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可使用五六十年,「如定期做好樓宇保養工作,避免鋼筋遭水侵蝕更可用上逾百年,但30年樓齡已等於人類步入中年,50年更已踏入老年。」他引述市區重建局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全港有逾2.6萬幢30年或以上樓齡樓宇,其中約5,200幢被評為「失修」或「明顯失修」,若該類樓宇不進行復修或保養,預計至2030年將有逾兩萬幢樓宇瀕臨「失修」或「明顯失修」。

「讓專業的來」 勿自行買英泥填補

謝偉正解釋,石屎的表面屬混凝土保護層,可避免鋼筋受侵蝕,但如長期出現滲水、天氣及溫差引致細微裂痕,僭建或改裝令樓宇荷載增加,甚至出現外在因素引致地基沉降或不正常樓宇變形等結構性因素,石屎便會因承受不到自身重量而掉下來,「即使未必有即時危險,但已是一個警號。」

他指出,樓宇問題並非只因樓齡高而出現,「數十年前的物料及建築質素都可能與現時有差距,日常少維修保護也是因素之一。」他建議市民發現有問題,切勿自行購買英泥填補,因結構問題或已相當嚴重,可能要結構性灌漿才能修復,正確的做法是委任專業人士進行檢查。

學會建造業分部委員陳少聰指出,專業人員會利用儀器透過水分含量測定、紅外線熱像探測、混凝土回彈測試、保護層厚度測定儀測量及碳化程度檢測等方法,判斷石屎硬度是否符合需要及有否出現老化等,「若有問題的混凝土已深入結構內部,便須要局部或全部清拆。」

徵狀明顯即行動 不要等驗樓令

學會建造業分部前主席蔡少聰表示,屋宇署會按全港逾30年樓齡樓宇的狀況、管理及對公眾構成的潛在風險等,向大廈業主發出驗樓令。不過,他建議若業主發現樓宇出現明顯裂紋、天花或牆身隆起等明顯破損情況,便不應等驗樓令,即時處理,「假若石屎跌下傷及途人,業主與業主立案法團責無旁貸。」他指不少業主未必即時處理問題,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教育及宣傳。

學會會長李志康指出,隨着香港建築物樓齡逐漸增加,維修保養以保持建築物的狀態變得更為重要,「樓宇跟人一樣,當年齡漸長,少不免會出現不同毛病,如果等到出現問題時才處理,所需要的時間、金錢亦會相應增加。」

他鼓勵市民平日多作監測及適時維修保養,及早處理小問題,以免問題惡化。學會早前更新《公眾安全系列指南:樓宇保養維修》,內容涵蓋樓宇不同部分,供小業主及物業管理公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