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昆在鋼琴學院的琴房裏指導琴童彈奏。
◆劉詩昆說中華文化有大美,只有了解才會熱愛。
◆劉詩昆彈奏鋼琴獨奏曲《我的祖國》。

香港銅鑼灣貝樂思鋼琴學院,83歲的鋼琴家劉詩昆坐在一架黑色鋼琴前,彈奏起鋼琴獨奏曲《我的祖國》。他的雙手在琴鍵上跳躍,熟悉的旋律隨之流淌,低回處如泉水叮咚,高潮時似巨浪噴湧。一曲將了,他的手指幾乎是砸向琴鍵,撞響最後一個音符,聞者動容。

從20歲第一次登台演奏,他的藝術人生就與《我的祖國》緊緊相連。「這一彈就彈了60多年,越彈越愛。」劉詩昆說,「這首曲子有優美動聽的旋律,更有頂天立地的情懷。」

銘刻在腦海中的鋼琴曲

195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的文藝晚會在剛剛落成的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歲的劉詩昆彼時在幾個國際鋼琴比賽上獲得大獎,聲名鵲起。他應邀參加演出,特意根據當時風靡全國的歌曲《我的祖國》改編創作了鋼琴獨奏曲,並首次登台演奏。

「電影《上甘嶺》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非常感動。而女護士在坑道裏為戰士們演唱《我的祖國》的場景,正是影片最感人的片段之一。它歌唱了祖國的山河美麗,唱出了人們對家鄉的無限眷戀,也歌唱了為祖國捨生取義去戰鬥的英雄精神。無論歌詞還是旋律,我都特別喜歡。」劉詩昆說。

在改編創作鋼琴獨奏曲《我的祖國》時,劉詩昆根據鋼琴的特點,有意突出這首抒情歌曲的力量感。「這恰是器樂特別是鋼琴的長處,可以營造出壯懷激烈的氛圍和情緒。」他說,「我們中華民族就是有這麼巨大的力量,有勇敢向前、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有一種頂天立地的家國情懷。」

鮮為人知的是,這首鋼琴曲他演奏了數十年,卻從來沒有寫過曲譜。所以,每次彈奏都不盡相同,總有即興發揮的部分。「沒有譜子,都刻在腦子裏了。」他說,「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歌,不管內地人還是香港人,『我的祖國』是共同的稱呼。」他希望更多的香港聽眾特別是青少年聽眾了解並喜愛它。

用音樂陪伴下一代成長

在琴房前,有趕來上課的小琴童,見到劉詩昆親熱地叫劉爺爺,劉詩昆慈愛地摸摸他們的小腦袋。「我特別喜歡孩子,尤其喜歡看孩子彈鋼琴。」劉詩昆說。

香港是全國琴童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1990年初移居香港的劉詩昆開始教孩子學琴,慕名者絡繹不絕。鋼琴教學的特點是一對一,從早到晚地教,憑一己之力也教不了幾個。在朋友的建議下,他萌發了開辦鋼琴學校的想法。

1992年3月,劉詩昆在香港創辦了第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鋼琴藝術中心,此後陸續拓展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國幾十個城市,還在多地開辦了劉詩昆音樂藝術幼兒園,系統化開展音樂教育。

劉詩昆深感素質教育中美育一直相對薄弱。「做好美育,對於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非常有意義,而音樂教育就是其中重要一環。」他說,「從年齡和經驗來講,我從事音樂教育可能比我完全從事演奏更能發揮所長。」

2021年,他在香港新創立了貝樂思鋼琴學院,「我想為孩子們打開音樂之門,發掘藝術潛能,而不是應付證書和短期目標。」他目前正帶領團隊在做一個智能線上音樂產品,點開就可以聽到正規的鋼琴技巧點撥,接受音樂熏陶,「可以讓更多學琴者受惠,這個事有意義。」

探索東西方音樂交融

居港30多年,劉詩昆視香港為第二故鄉。他喜歡香港的生活便利,欣賞這裏的包容多元。在藝術上,他喜歡探索,不停嘗試拓展甚至跨越邊界。「在我心裏,從沒有『彈鋼琴的,就只能做傳統西洋音樂的事』的認知禁區。」他說。

劉詩昆一直很喜歡民樂。早在1959年,他就創作了一首鋼琴與民樂小樂隊合奏的作品《青年鋼琴協奏曲》。這是他最早的「跨界」之作。「鋼琴的可塑性非常大,跟什麼藝術門類都能合作。」劉詩昆說。琴如其人,對於其他藝術門類,他從不抱偏見也不設限,多次與二胡、古箏等民樂手合作,也曾跟香港流行歌手合作演出,為觀眾帶來驚喜!

近年來,他與身為琵琶演奏員的夫人孫穎常常合作登台,用「鋼琴+琵琶」的組合方式演繹《茉莉花》、《送你一支玫瑰花》等經典民歌。東西方音樂的交融之美讓人耳目一新。

「香港正在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一些觀眾特別是不少青少年不大了解民樂,用他們熟悉和喜愛的鋼琴引他們入門,可激發對民樂和民歌的興趣。他們說,『哇,原來傳統民樂和民歌這麼美!』」劉詩昆說,「中華文化有大美,只有了解才會熱愛。」

藝海無涯。一路行來,劉詩昆既是勇敢的探路者,也樂做辛勤的導賞員。「用藝術溝通,讓世界和諧,我想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他滿懷激情地說。 ◆文、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