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院醫生透露,前線支援崗位疫下工作量增大,待遇卻無明顯改善。圖為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公共事業的員工盡職為市民提供服務,但工會表示僱主僵化或不透明的薪酬機制,令員工愈發不滿,部分企業更出現新入職僱員的薪酬與資深僱員相若,或新人工資比舊人高的現象,使資深僱員有感不受尊重,萌生離職念頭,長遠而言將不利於公共服務的穩定性。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要求公共企業全面優化薪酬機制,調高員工待遇,以挽留及吸引人才。

電訊盈科職工總會主席林樹煥表示,2020年底公司人手約為13,969人,而去年底人手減少約8.5%至12,772人,其中有不少富經驗的資深員工流失。公司為了「搶人」填補空缺,對新人「闊佬」,但另邊廂卻有不少現職僱員因為長年「凍薪」,人工與新人相若,甚至更低,「公司內只有初級入職的新同事入職頭一兩年曾加薪……做得比較長的員工一直無人工加,薪酬比初入職的同事還要低。」

逾九成受訪電盈員工缺歸屬感

最令資深員工氣餒的是,他們因為有經驗,要負責一些難度高的工作,而疫情下工作愈來愈辛苦,勞動力卻未能反映在薪酬上,故逾九成受訪電盈員工表示對公司沒有歸屬感,林樹煥擔心員工士氣低落,或影響對市民的服務,「若有那麼多員工不滿,甚至想轉工轉行,失去那麼多熟手員工,公司運作能否維持、能否維持公共事業的穩定和服務質素?不得而知,公司應該思考如何挽留員工。」

他指出,電盈與其他幾間公共企業不同,從沒明確公布員工薪酬架構,加薪機制並不透明,「沒有像其他公司一樣向員工或外界透露是凍薪還是加薪等等。」

4間公共企業忽略員工長年累月的貢獻,舊人與新人工資相若,甚至舊人比新人更低薪,令舊人感覺不受僱主尊重,久而久之唯有選擇離職,使企業痛失寶貴的人力資源,造成青黃不接,難以確保服務的質素。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主席施生弟指出,該4間企業的員工數量「僅僅」滿足到工作所需,消磨員工的工作歸屬感、熟練性等等,長此下去的結果是市民「受損」。

「如果公共企業沒有善待自己的員工,到最後將是公司、員工及市民一起承受苦果。」施生弟促請各公共企業全面優化薪酬機制,調高員工待遇,以挽留及吸引人才。

公院前線支援人手流失嚴重

另外,有公立醫院醫生昨日向香港文匯報透露,公立醫院同樣出現因為薪酬待遇不合理,人手流失嚴重的情況,特別是前線支援崗位,疫下工作量增大,待遇卻無明顯改善。該名醫生認為,醫管局雖然對部分職系增加了晉升階梯以挽留人才,例如加設資深護師職級,但僅有少數護士得以晉升,留在原地的人員仍然士氣低落,護士助理在現有政策下並沒有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