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山博士 立法會議員

第五波疫情年初來襲,加上先進經濟體相繼加息和陷入經濟衰退的形勢下,本港第二季度本地生產總值按年跌1.4%,雖然較第一季的跌幅收窄,但仍然差過預期,反映經濟承受不少下行壓力。雖然政府剛發放第二階段消費券,但要真正在疫後帶旺經濟,除了「齊齊消費」之外,最重要是認清並保持本港的發展優勢。在面對不確定性,無論是地緣政治或是外圍經濟的負面影響,社會各界更加需要擁抱香港的優勢,講好香港和國家的故事,絕不能自亂陣腳。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穩住疫情,繼而就是振興經濟,更加要穩住民心。既然疫情已逐步受控及緩和,下一步就是要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把握好背靠祖國的結構性優勢,為香港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以及更多的就業機會。

早前有報道指,本港甲級商廈空置率上升,是自1999年以來最高。灣仔、銅鑼灣、港島東及尖沙咀四個核心地區的空置率首次同時達到雙位數,令市場憂慮本港資金及人才外流的情況。甲級商廈空置率上升的狀況不難理解,畢竟過去三年,香港經歷了修例風波,當社會經濟還在喘息,便遇上世紀疫情襲港。而且,在疫情影響下,很多行業的營運模式亦已有所轉變,在家工作(或混合工作模式)成為不少大企業的疫下新常態。再加上地緣政治形勢變幻莫測,難免影響大型跨國企業對本港甲級寫字樓的需求。

本港對外資吸引力仍高

儘管新冠疫情對本港經濟和投資信心帶來影響,但相信這只是短暫因素,風雨過後終見彩虹,香港最終定能夠跨越難關。首先,香港國安法是社會穩定的定海神針,使香港社會實現由亂到治,不再成為國家安全的短板。對本港金融市場而言,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穩定的交易、營商和集資的環境。現時經濟活動正有序恢復,反映香港可以在「一國」的根本底下,發揮「兩制」的優勢,令香港有條件由治及興,專注發展經濟、改善營商環境。

事實上,不少數據亦反映,本港的金融及營商環境在國際舞台上仍相當具吸引力。對於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國智庫機構Z/Yen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早於今年三月指出,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指數中排名第三,緊隨紐約和倫敦,並高於新加坡和上海。在各項評分當中,香港於營商環境排名第三,人力資源及基建都是排名第四,聲譽和整體排名則為第三位,充分反映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厚潛質不變。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報告,香港是2020年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縱使早前有外國商會指,部分外資有計劃撤離香港,然而,整體母公司在海外以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在2021年仍創出新高。

人口減少源於疫情封關影響

在人才方面,有說法指香港正面對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移民潮。但若真的深入分析人口細分數據,會發現香港目前的人口減少,主要來自「流動人口」。這些人以往會經常往返香港和內地兩地、或香港與其他地方兩地居住及工作。但目前因疫情問題暫停往返,才令本港的流動人口大幅縮減。本港流動人口向來高達20萬以上,2021年底只有10萬左右。

再者,根據入境處的數據,經一般就業政策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從事長期工作的人才,去年已止跌回升。以上種種跡象顯示,很多境外企業和人才都對香港的發展潛力和前景仍然繼續投下信心一票。

令人鼓舞的是,隨着本地疫情緩和,以及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本港失業率持續回落,反映就業情況已有所改善。加上政府已放寬入境檢疫安排至三天酒店檢疫及四天醫學監察,相信可吸引更多投資者、人才重返,對各行各業都是一個好消息。

要真正在疫後帶旺經濟,除了「齊齊消費」之外,最重要的是認清並保持本港的發展優勢。在面對不確定性,無論是地緣政治或是外圍經濟的負面影響,社會各界更加需要擁抱香港的優勢,講好香港和國家的故事,絕不能自亂陣腳。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穩住疫情,繼而就是振興經濟,更加要穩住民心。既然疫情已逐步受控及緩和,下一步就是要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把握好背靠祖國的結構性優勢,為香港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以及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