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經濟學博士、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

5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雲南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部署進一步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指出,要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增長保就業保基本民生,更加突出就業優先,着力支持市場主體穩崗,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留工補助、留工培訓等政策要加大力度,加大雙創支持力度,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面向農民工擴大以工代賑。

近期疫情嚴峻形勢對經濟的影響和衝擊,4月份經濟數據的回落與下滑是最為直觀的樣本和最初的反映。市場對總量的下行趨勢並不感到意外,但更為關注的是疫情衝擊背後的結構影響,以及就業市場與消費復甦面臨的嚴峻壓力。

需求加速回落影響就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內地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以及16歲至24歲、25歲至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為6.1%、18.2%和5.3%,相比3月分別上升0.3個、2.2個和0.1個百分點,說明社會有效需求正在加速回落。此外,外來戶籍人口失業率偏高反映出一二線城市就業機會減少,在今年頭幾個月,外來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上升了1.3個點至4月底的6.9%,同期本地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只是上升了0.2個點至5.7%。今年內地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達到1,076萬人,相較2021年增加167萬人。根據北京大學盧鋒教授梳理的數據,自2021年年中以來,內地青年失業率則自2021年10月以來持續加速攀升,當4月份青年失業率(16歲到24歲)到達18.2%的歷史新高。

「謹慎性儲蓄」傾向抬升

疫情衝擊導致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和吸納就業的中堅力量——中小企業經營較為困難,4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降至88.3,已經連續4個月下降。人民銀行今年一季度的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儲蓄與消費之間的差距已經達到近兩年的最高水平,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比2021年四季度減少1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比2021年四季度增加2.9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比上季減少1.9個百分點,三者分別佔23.7%、54.7%和21.6%,可見謹慎性儲蓄傾向的抬升,而這可能是拖慢未來經濟復甦步伐的隱憂。

疫情反覆和收入預期趨於謹慎之下,不少家庭和企業的儲蓄和積累被不斷消耗,抗衝擊能力下降,居民的預防性儲蓄意願有所增強,消費潛力、消費意願、消費傾向的減弱,可能導致消費的恢復更為緩慢。本輪疫情對於消費衝擊的底部大致在5月初。未來消費修復進程偏緩,可能在三季度中後才能回到潛在中樞。

疫情衝擊蔓延至製造業

同為本土疫情,去年失業率優於今年。原因在於去年出口和製造業生產較為景氣,製造業吸納了一部分就業,故而去年失業壓力主要集中在非製造業。本輪疫情衝擊供應鏈、工業生產和出口,製造業失業率也在走高。作為印證,今年3月以來,製造業PMI和非製造業PMI雙雙大幅下降。因此,過去四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先後強調,穩就業與穩物價同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主要支撐,要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進一步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舉措,以保市場主體穩就業,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

不過,必須承認內地宏觀經濟在一段時間內仍將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主要因為:GDP增速放緩帶來就業崗位減少,就業需求彈性下降(每一個百分點的GDP增長帶來的勞動就業增長),主要出口國外需疲軟導致就業拉動作用有限,中小企業運營壓力加大,以及高校畢業生人數屢創歷史新高。

穩主體須落實紓困措施

今年各級政府的就業促進、技能培訓、失業補助等資金超過3,000億元。近來各地和各有關部門也不斷加碼穩就業促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容量、優化就業服務、為就業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筆者認為,要把圍繞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的宏觀政策落實落細,加快落地、把握時機,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暢通農民工外出就業渠道,改進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者權益保障。最為關鍵的是,必須認識到解決就業問題從根本上說要依靠市場主體的穩定和發展,現階段尤其要重視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深化改革設資本「紅綠燈」

因此,要落實好減稅降費、減免社保費用和房屋租金等政策,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穩住就業基本盤;要進一步落實保護支持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政策措施,持續激發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以穩企業來穩就業;要抓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的機遇,堅定不移鼓勵創新創造創業,培育發展新的市場主體,不斷提升就業的廣度深度和質量;要必須通過分類指導,精準服務,從體制、機制、法制等各方面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更加重視結構調整,增強企業和經濟發展自身的活力;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制度性壁壘,在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的前提下,保護企業家精神,激發勞動者創業積極性。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