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昌

冬季來臨,陣陣冷風吹拂,寒意漸濃,天空中不時飄來白色花絮。此時,小溪兩岸、山坡野嶺上的菅芒花(似蘆葦)又開得旺盛了。

對一個成長在小山村的人來說,沒有被菅芒葉割傷過的童年,是一種缺失無趣的童年。兒時玩「打仗」遊戲,你追我趕,少不了躲躲藏藏,而最終露餡的,往往都是被菅芒葉的鋸齒割傷時疼痛、流血、害怕所發出的尖叫聲。

當時的小孩很多人會玩草編,菅芒草的葉是平行脈,撕裂開可以編織蚱蜢等,所以手巧的孩子往往得到大人的讚賞。

菅芒是叢生植物,根莖發達,一叢一叢的,植被豐盈碧綠成片,還兼具保沙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菅芒耐寒、耐熱、耐潮、耐旱,風吹不斷,種子隨風散,落土就生長,滿山遍野都是。每年秋冬,荒林野外,到處都是菅芒花,它狹長帶有鋸齒的葉子,猶如一柄柄碧色軟劍倒懸在溪岸坡頭,風起的時候還呼啦啦地響。葉子還是餵牛的主料,秋冬可採割,紮掃帚,織草編;冬可作燃料,成灰後入土還是很好的肥料。

每年從9月、10月開始,菅芒花會抽出花穗,初時整串花穗呈紫紅色,成熟後便轉為黃褐色或灰白色,是秋冬野外最美麗的景致之一。即使是土壤不穩定、養分貧瘠,發達的地下莖讓菅芒花得以存活。有人以菅芒花「無香無味」的特質,比喻出自寒門的貧家女;也有人用以形容「為子女犧牲奉獻的苦命寡婦」,借用菅芒花一樣堅韌而博愛的特質,比喻所有努力生存的刻苦女性所擁有的節操。

鄉野、鄉趣、鄉情,人到中年,遠走他鄉的遊子,思鄉的情結越來越深。而菅芒,幾乎就是鄉村的代名詞。因為有它,才知天地荒涼。它在,鄉村便有了鄉村的特色;因為有它,童年的記憶便深深扎根在腦海之中,揮之不去。

那雪白的花穗毛茸蓬鬆,輕如鴻毛般隨風飄飛。岩石四周的菅芒花開得特別顯眼,爬上岩石,找一處稍平的石面坐下,看四周白色絨絨的菅芒花在秋風中搖曳,感覺秋冬的氣息,細細品味與大自然的親近。淺藍的天空上飄蕩的朵朵白雲在眼前悠悠晃動。菅芒花軟軟的、雪白的,一枝在手,輕輕地拂過臉頰,癢癢的,感覺特別舒服。風過之處,如雪花漫天飛舞,菅芒花那小小的像蒲公英般的花絮在陽光中隨風而去,散落在山的角落。

最喜歡在菅芒花綻放的季節,在小溪中間的岩石上玩耍。相較於荒山道路兩旁,小溪兩岸的菅芒花要顯得粗壯整齊。躺在岩石上,看藍天白雲,聽溪水流淌,愜意極了。小溪上的鴨子在嬉戲追逐,偶爾發出幾聲尖叫,把我從夢境般的思緒中驚醒。

菅芒花開了,也是用菅芒花莖紮掃帚的好時機。爺爺是紮菅芒花莖掃帚的好手,他手握鐮刀,帶着我到山邊,用竹竿綁一個小鈎,將較粗壯的菅芒花莖拉過來,用鐮刀割斷,綑紮回家,然後把它擺放在地上,鋪開,晾曬幾天。曬乾後,用小竹竿輕輕拍去菅芒花莖上的花。瞬間,棉花般的花絮隨風飛舞,紛紛揚揚飄向遠方。爺爺坐在樓坪裏,扯去菅芒花莖外面薄薄的一層葉,剩下金黃色的花莖和光溜溜的花梗,整理好花梗,利用花葉本身的韌性,把花梗每隔五六厘米紮一圈,紮成一個如小口杯大小,再用刀削整齊,一把掃帚就完成了。

每至寒風瑟瑟的季節,我的腦海裏就會浮現故鄉到處都是的菅芒花,雪白而輕盈,隨風舞動。花在飄,心也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