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莉直言寫到「蓮娜」一角時就想到周秀娜。
●內心傷痕纍纍的「馬達」與「蓮娜」譜寫愛情戀曲。
●周秀娜直言「蓮娜」是複雜的角色。
●周秀娜感恩電影能順利完成製作。

由澳門新晉導演陳雅莉執導的電影《馬達·蓮娜》(下稱《馬》)獲選今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開幕電影。過往已曾多次合作的張繼聰及周秀娜,在戲中飾演內心傷痕纍纍的社會邊緣人。兩人在紙醉金迷的賭城中偶遇、相戀,共譜悲歡離合的愛情戀曲。《馬》由劇本創作到完成製作歷時5年,一波三折幾乎「難產」,陳雅莉慶幸作品終能順利誕生。戲中一段情或許令人遺憾,導演:「懂得放手,才有真愛。」●文:朱慧恩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早在2013年,陳雅莉便自籌資金拍攝首部京澳合拍片《沙漏愛情》,其後陸續參與微電影及紀錄片拍攝工作。《馬》由陳雅莉自編自導,講述失婚中年漢「馬達」與來自內地的外來工「蓮娜」一段愛恨纏綿的愛情故事。談起對澳門的印象,外地人的腦海中或會立即浮現出如大三巴、葡撻或耀眼奪目的賭場,透過《馬》,觀眾可跟隨澳門導演的鏡頭,窺探截然不同的小城風光。

眼前的陳雅莉已為人母,予人印象穩重而自信,絲毫聯想不到青年時代的她,竟然有過一段叛逆歲月。曲折離奇的愛情經歷以及年少輕狂的生活經驗,加上對城市人文風景的細察及省思,產生神奇化學作用,成為陳雅莉日後的創作養分-《馬》的靈感也由此孕育。

結合愛情與生活經驗

陳雅莉憶述,初執筆寫劇本時,她正處於一段瀕臨分手邊緣的愛情中。其後數年,她不斷反覆修改劇本,在感情路上亦兜兜轉轉。人生如戲,及後轉角遇上真愛,她把一番感悟放進《馬》中。「《馬》表達的,就是要學懂放手,才能遇上真愛。」故事除了有導演的愛情感悟外,也有以往兼職時的所見所聞。

「以前兼職時,見到一間酒樓有很多『蓮娜』,都是離鄉別井的女人。她們工作辛苦,但永遠笑笑口。有趣的是,那裏是賭場區,會以籌碼作流通貨幣,賭客會給小費她們。我覺得這群女性很有趣,我便把愛情經歷,結合所見所聞,創作出《馬》的故事。」故事時間設定在2008年,那是澳門賭權開放後的數年,這個紙醉金迷的不夜城看似俯首皆可拾黃金,但繁華背後,低下階層依然深陷貧窮泥沼。「我在2008年認識這個群體,當時賭業開放,那是一個予人搵錢很容易的年代。但事實是貧富懸殊,窮人沒有因此受惠。這對我而言感受很深,所以想盡力寫一個發生於2008年左右的故事。」

感受複雜內心的世界

「蓮娜」是離鄉別井到澳門打工的單親媽媽,雖然是社會底層一群,但卻堅強地為將來的理想生活打拚,冀盡早攢夠錢回鄉與女兒團聚。陳雅莉直言,在她執筆描寫「蓮娜」一角時,腦海裏浮現的就是周秀娜的形象。「某程度上,周秀娜身上有種倔強潮州女人的感覺,都是很自強。即使在不Roll機的情況下,她也入戲很深,例如不吃東西,面壁思過的那種感覺。在拍攝時,去到某一些位置,我覺得她就是蓮娜。」

幕前形象性感的周秀娜,在電影《29+1》中飾演年近三十的迷惘都市女性,精湛演技令人眼前一亮。周秀娜認為,演繹「蓮娜」一角的最大挑戰在於角色本身的複雜性。她說:「複雜並非因為有很多內心戲,而是角色本身的背景、過去,而且她是單親媽媽,這都是我無辦法體會的。我拍之前都不覺得角色這麼複雜,一路拍時,情緒慢慢加強,再深入感受這個角色時,便覺得蓮娜真的很厲害。雖然她看似很慘,但為了愛情依然可以這樣勇敢,令我覺得突然間很有希望,覺得自己其實都很幸福。」

作品探討去留的情感

若有看過陳雅莉過往的作品,會發現她總愛或輕或重地探討「去留」的命題。這種「去或留」的糾纏與掙扎,是陳雅莉自身追逐電影夢的情感投射。「每當大家談起電影,會說內地、香港、台灣,澳門卻永遠缺席。」僅有60萬人口的澳門,沒有電影工業,澳門電影的面貌總是如此模糊。「我們整個行業,不單止拍電影的,加上其他影視製作,只有一二百人,面對此景,若要從事電影業,我常常思考,究竟要留在澳門,還是遠走他方。」勇敢出走,或許能走上康莊大道,但生於斯長於斯,對於澳門,陳雅莉仍有說不盡的綿綿情話。「我很眷戀澳門,這裏始終是我的家,所以我的眾多作品仍撇不掉澳門元素。」

周秀娜

服裝:Ralph Lauren

珠寶:BVLGARI

Makeup︰Circle Cheung(ndnc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