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新紀元運動」興起,瑜伽等活動也日益受歡迎。 資料圖片

「新紀元運動」(New-Age Movement)是一場去中心化的社會運動,根據西方占星學說法是水瓶座(公元2001年至3000年)的開啟年代,對於參與者來說,意味着有更多人加入提升個人意識層次的行列,徹底改變舊有社會的各種規範和限制,將人類精神領域推向一個嶄新的高階。本文旨在解讀「新紀元運動」引入對於香港出現紛陳的社會現象,加上10位曾投入相關活動的朋友訪談,說明這場運動的特色是「轉化非救贖」,即參與者重視個人自身的轉化經驗,經歷的一連串自我反思的過程,以重新建構自我認同。

「新紀元運動」概括兩個時期:醞釀期(1991年至2000年)、發展期(2000年至2010年)。醞釀期,以牟利或非牟利的形式設立的不少機構,規模較小。肇始於英國女士Sally Anderson在中環開設New Age Shop,以及其夥拍朋友Peter Lloyd出版New Age News雙月刊。1995年,顧修全和孫天倫在灣仔創立楷亞中心,提供新紀元式的心理學訓練課程,更以《自我創富》一書闡述其理論。綠色思想提倡者周兆祥博士與朋友創辦香港素食學會,除積極提倡健康素食外,也推廣中國氣功、太極拳、另類療法、瑜伽、音樂治療和光的治療等各式各樣活動,且定期舉行身心靈的講座以及現場體驗式學習活動。一群喜愛印度大師奧修的朋友前往印度參訪後,成立奧修全然靜心舍。靈氣(Reiki)、瑜伽(Yoga)、身心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stic Programming),或者以標榜新紀元課程如Life Dynamics等各類中心亦如雨後春筍湧現。

發展期,隨着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個別團體透過討論區、面書(facebook)、MSN、電子郵件、YouTube、CD、VCD、手機等媒介,透過虛擬方法吸引參加者參與,如靈魂出竅指南,參與者是以電郵形式報名及分小組參與。世界著名靈修大師分別設立中心招納信徒,包括有歐美國家關於光的課程、奇跡的課程、Papaji、Sai Baba、奎師那知、超覺靜坐等。不同的成人業餘教育中心均設立催眠、身心語言程序學等課程,修畢課程經過考試後,學員便可以從事相關工作。這些機構甚至將課程拓展至整全個人身心靈的發展、個人情緒智商管理或者提升管理的素質等,藉以吸引專業人士。

我曾訪談10位參與者,其特徵以30歲至49歲的年齡層為主,女性多於男性。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從事商業與專業工作,職業有中小企業老闆、資深經理人、教師、社工和作家等。

他們熱衷追求靈性體驗,藉以化解生命中的焦慮和無奈的感覺外,深層的心理掙扎是不滿過往傳統信仰組織呈現制度上的僵化,轉以務實的態度自由選擇人生的導師。依憑其神聖的修行體驗,協助自己面對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這種針對個人精神的特殊需要,彼此如兄弟姊妹般共處的小組信仰生活,參與者既是消費者也是提供者的兩重角色,在人際疏離又空洞的現代社會裏更形珍貴。這也是為何能夠在香港蓬勃發展的原因。

■李鈞杰博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現職為大專院校助理教授。作品見佛門網,近作《戰後香港佛教興辦教育(1945-1960年)》刊載《新亞論叢》第21期。)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