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黑奴一角,曾引發黑人抗議。 作者供圖

連盈慧

司湯達說過「美國是愚蠢自私俗氣而又要人諂媚奉承的國家」之外,也說過「讀過美國人的名著,你便討厭這個國家!」相信他討厭美國這個國家,未必等同對美國作家不滿,但美國作家總脫不開美國精神,筆下題材離不開美國,才是令他討厭的主因。

司湯達這樣說,卻勾起我學生時代閱讀外國小說的回憶了,作為小說迷,自然什麼小說都看,看過紅樓/三國/水滸/巴金/魯迅/沈從文……又怎會錯過不同國籍作家的名著,對美國作家自然亦不例外,當時外國小說中,總以某大出版社翻譯的美國小說最齊全也最亮麗,連平裝版本印刷亦同樣精美,封面光滑燙膠,植字鮮明的粉紙內頁,比起我們內地作家新聞紙印刷的小說,「顏值」好看多了,可是不知何故,嗅到美國小說那股有異書香的氣味,多少總有臨近某些機構鋼板門前,無心敲門進內而又勉為其難進內的矛盾。

就是第一次接觸海明威16年刪改過200次響噹噹的《老人與海》,捧在手裏朝聖般一字一句認真細讀,最後還是無法看到卷終,雖然日後也看了曾改編成電影《亂世佳人》的《飄》和《紅字》,米契爾和霍桑魅力還是難與之後閱讀的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等名著相比。

美國小說一如美國飲食,營養有欠豐富之餘,當中還混雜它獨有的無名「鈣化劑」,美國奉為世界第一名著、那部以戰爭期間愛情為主題的《飄》,作者有意無意間便脫不了「白人至上」的祖傳意識,故事中黑奴對僱主依賴的愚忠,種族主義的自大精神便顯現無遺。

美國小說大多不外強調「奮鬥」和「殺戮」,文學裏頭那種「美國精神」延伸成自我「美國優先」性格,一直以來都有跡可尋;而且不止小說,美國卡通童話中離不了後母魔怪的老土角色,都看出這個國家自己用心不良,對外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