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中國古代的文人是極風雅的,每一個節氣皆可入詩,《詩經》裏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大抵是連3歲孩童都會背的,而杜甫的「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更是為大多成年的文人雅士所喜了。

白露這天,半文半農的本呆把園子裏的最後一造豆角摘了,又掐了幾顆辣椒,用凍在冰箱裏的油雞樅炒了,翻箱倒櫃找不到白茶,乾脆開一瓶白葡萄酒來應了「白」,在秋高氣爽的夜裏,也算是「詩酒趁年華」,過了一個略帶詩意的節。

偶爾「詩意」,體力活還是不可少的,為了自己的園子可以更加的美麗,又做了一些新的調整,還沒到收穫的季節,便急急把前院荷花缸內的蓮藕和塘泥一起挖出來,將分量減輕的荷花缸換了位置,再把泥巴裝回缸裏,挖出的一部分蓮藕留出一點吃的,剩下的又種了回去。因為是自己親自動手,才第一次真正地見識到了塘泥的烏黑和難以言喻的味道,也才第一次真正地體會到了被古今文人偏愛的荷花是怎樣地「出淤泥而不染」。

阿嫂來家小坐,見到我新種的鮮花和重新調整後的花園,先是驚歎,又迫不及待地拍了許多照片,連平日裏她比較害怕的小狗也被抱去做了道具。阿嫂因為工作原因常常四下出差,參加各類活動,始終走在時尚的前端,她因此而斷言:你這花園將來肯定會成為一個網紅打卡地。當然,對於阿嫂的話我並未當真,且不說小區人少,為了自己生活的清淨,自然也是不願意自己的家「紅」起來的。

有一段時間網上流傳了一句很火的話:「大多數人嚮往的生活都在楊麗萍的宅子、李玉剛的禪房和李子柒的後院裏。」對於普通人來說,前兩者是陽春白雪,可望而不可及,而李子柒的後院,卻是普通人只要想擁有,努力一點都可以做到的,所以三者相比,李子柒雖然更普通,看起來似乎比楊麗萍和李玉剛在網絡上要更紅。然而紅的結果卻是多數人想不到的,據說李子柒除了在自家後院拍視頻進行商業運營之外,本身一直不大與外界接觸,但後來因為得知她住處的人多了,便經常有些人上門用無人機肆無忌憚地對她的「後院」以及她的生活進行拍攝,無法忍受騷擾的李子柒最後賣掉房子,搬出了那個曾經令人羨慕的「後院」。有些人甚至為她感到遺憾,她的院子去的人多了,就可以變成網紅打卡地,也能因此而多增加一些收入呀。

網上的消息若是真的,李子柒棄「紅」而去,沒把自己的家變成網紅打卡地,倒是值得欽佩的。前些天看到朋友寫的公號文章裏提到一位「郭老師」,為了「紅」,為了一點打賞,在做直播時極其下流地把自己不堪入目的身體也變成了「打卡地」,最終被平台封了賬號,便讓我想到了院子裏那一缸烏黑的塘泥。

白露已過,秋分將至,季節在不斷地交替,歷史或許也在不斷重複,而我們的人生卻永遠不會重來。如果不想在將來有所遺憾,那麼,就力所能及地給心靈留下一小片淨土、一點點寧靜的空間吧,哪怕是身在淤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