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嫻表示,在黨的領導下,當不少國家和地區仍在與新冠病毒搏鬥時,中國已迅速控制疫情,穩步復甦經濟,值得其他國家思考和學習。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深信國家付出與成就 漸釋除部分港人偏見

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愈趨富強,關鍵在於黨的領導下,人民深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工聯會會務顧問陳婉嫻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中國共產黨管治方式果斷卻不失人情味,深受群眾支持和擁護,在黨的領導下,當不少國家和地區仍在與新冠病毒搏鬥時,擁有約14億人口的中國已迅速控制疫情,穩步復甦經濟,值得其他國家思考和學習。而在「一國兩制」下,無論香港遇上災害、黑暴還是疫情,中央始終關顧香港發展,她相信國家的付出和成就正在逐漸釋除部分港人對中央及內地的偏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浩賢

2020年,祖國經濟在疫情下仍然增長2.3%,在陷入深度衰退的世界經濟中領跑復甦。陳婉嫻提到內地一部抗疫題材的單元劇《在一起》,她說劇中疫區的居民為了盡快恢復正常生活,互相組織團體克服小區疫情爆發,展現出人民深厚的互助情懷。她認為這場世紀疫症是對各地的考驗,「而祖國能如此迅速動員、處理疫情,必須要強大的國家領導才能做到,因此這很值得世界思考我們國家的管治模式。」

「(人民)有困難一定幫,而且一定是走上前幫。」這是陳婉嫻對中國共產黨的印象。她說,內地有地方遇到天災,中央政府都會出手支援,又如扶貧方面,由於國家西北地區普遍較窮,中央政府就會讓較富裕的省市帶動其他省份發展,以改善部分地區的貧窮問題,體現了中央的管治能力和真正為人民生活着想的心。

內地捐米濟1953年木屋大火災民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內地城市一樣受到中央庇護,每逢關鍵時刻,均會獲得國家大力支持。陳婉嫻提到,香港回歸祖國前,1953年香港的木屋區大火令數萬戶居民一夜間無家可歸,當時內地立刻送來大批大米接濟災民,數量多到放滿整個球場。香港回歸祖國後,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更是竭盡所能、不計回報。惟近年有人不斷挑撥港人與內地的關係,企圖透過激化兩地人民的矛盾來破壞「一國兩制」,甚至形成嚴重威脅市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黑暴,中央及時訂立香港國安法,保障香港市民安全,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事實上,兩地同胞一直血濃於水。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南方屢遭洪澇侵襲,數百萬被牽動着心的港人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工聯會立即在街頭開展賑災籌款,陳婉嫻對當時的景象印象深刻,「當時我在旺角孭住個籌款箱,市民不斷塞錢進來,有好多好窮的人在我面前打開銀包,打算將僅餘的錢都捐出去,我勸他們留返些錢自己用,但他們仍然好堅持全部捐出來……任何階層的人都好有愛心,我想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共通點。」

港人馳援2008年汶川地震

除了捐錢,不少港人更身體力行支援內地。她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時,很多人捐助香港社工,讓他們能夠毫無後顧之憂地馳援災區,在頹垣敗瓦中為當地居民燃亮希望,助災民早日走出陰霾。

倘若放下偏見,相信港人更能在「一國兩制」的助力下抓住更大更好的發展機遇,亦更能體會到國家對香港的關懷。陳婉嫻表示,內地發展迅速,且為香港帶來大量發展契機,她相信國家的付出和成就正在逐漸釋除部分港人對中央及內地的偏見,寄語港人日後親身回內地看看,更深入認識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