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銘 博士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福建省僑商聯合會會長

6月21日,政府宣布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並與澳門特區政府商討恢復通關安排,不少市民放寬了緊繃一年多的心情。

社區疫情逐漸受控,正是建立防疫及通關機制的好時機。澳門當局表示,雙方官員舉行了視像會議並達成共識,最快在香港連續28天無本地新冠疫情確診個案,便可以有條件下推出通關名額。能與澳門互通是第一步,與廣東恢復互通就是第二步,第三步則是與內地其他地方互通。廣東也表示,本港若做到持續本地零確診,就可以考慮粵港通關。目前廣東疫情雖有零星爆發,但也受控。如果一切順利,將是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防疫及通關機制的契機,建立區域內公共衞生聯防聯控機制,也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要提升疫苗接種率,盡快建立群體免疫屏障,才能確保來之不易的清零成果,具備與澳門、廣東和內地其他地方恢復人員往來的條件。國家衞健委通報,內地新冠疫苗接種破10億劑次,內地新冠病毒疫苗每接種1億劑次所用時間逐漸縮短,從3月27日接種量突破1億劑次到5月23日超過5億劑次,突破「億級」接種量的間隔分別為25天、16天、9天、7天。自5月23日以來,每接種1億劑次疫苗所需要的時間縮短至5天或6天。

香港疫苗接種計劃已經進行4個多月。特首林鄭月娥承認,接種率僅28.5%是不理想,與建立免疫屏障仍有距離。她呼籲市民,無論對特區政府有何看法,為了自己、家人、社會及各行各業,若想在相對較好的經濟復甦勢頭下發展,都應該接種疫苗。誠然每一個市民都有權利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接種新冠疫苗,但行使這種權利時,不能損害他人的權利,更不能犧牲整個社會的利益。修例風波造成社會分裂,令接種疫苗「政治化」,有些人對接種計劃態度消極。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政治立場先行令一些人判斷問題是非顛倒,選擇性接收信息。

香港經濟社會民生再也不能蹉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早前估算,本港在疫情下已經損失6,000億港元。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表示,如果長期抗疫都無法通關,難以恢復各類經濟活動,本地經濟可能會一沉不起。6,000億港元損失若攤分到700萬香港人身上,平均每人損失8.57萬元。疫情一天不受控,經濟便無法重回正軌,港人也無法過上更好的日子。

特區政府和民間要再接再厲,「谷針」的同時絕不能放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營造與市民互動良好氣氛,達到有效控制住疫情目的,相信大家積極配合,香港將漸入佳境,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