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熱衷於減肥的人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3月不減肥,5月徒傷悲。」

然而,當你在初夏的早晨被蟬鳴聲吵醒,從床上爬起來,走進廚房,切一小把薑絲,打兩個雞蛋和薑絲一起煎了,再在鍋裏加一碗水,撒上幾顆紅棗,加幾勺窩好的糯米醪糟滾上幾滾,盛出來,趁熱呼嚕呼嚕地吃下。伴着薑絲、雞蛋的清香和紅棗、醪糟的甜糯,一個夏天的早晨便在滿頭大汗中熱情洋溢地開始了,哪裏還會有什麼傷悲,哪裏還會去想什麼減肥。

朋友知我愛吃花生,前不久給我寄了一些她自家種的花生米。我吃花生米向來是比較簡單粗暴的,放入鍋中用少量的橄欖油小火炒熟,既無油炸的熱氣,又能吃出油炸花生米的脆香,最適合在夏夜空氣清涼下來以後,坐到後院喝上幾杯二鍋頭,或者加冰的伏特加。韓劇裏的歐巴和歐尼說啤酒和炸雞是絕配,而在許多中國吃貨的口中,花生米和白酒亦是絕配。

吃花生米和喝白酒的時候還有一樣食物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豆乾。對於本呆這樣一個資深吃貨和資深酒鬼來說,酷愛的下酒菜除了花生米,就是各種各樣的豆乾,自我開始吃素以後,安徽的茶乾和四川的麻辣香乾就成了我的餐桌上的主食。當然,素食以豆製品為主是我愛吃豆乾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大抵是因為受了明末的文學批評大師金聖歎的影響。

讀的書多了,就會發現其實中國文人裏許多出色的才子都是吃貨,都熱衷於美食,譬如種香草的屈原、研製東坡肉的蘇軾,還有近代的汪曾祺和沈從文,他們除卻吃,亦都能把美食寫成美文,單是看文字便能令人垂涎欲滴。在這些才子吃貨裏,金聖歎是更勝一籌,他把自家孩子的小名都以食物命名,一個叫蓮子,一個叫梨兒。由此,後來在他被以叛逆罪判處斬首行刑前還淡定地給兒子出了「蓮子心中苦」的上聯讓他們對下聯,結果自己又把令旁觀者亦心碎神傷的下聯對了出來:「梨兒腹內酸」。苦完,酸完,金聖歎最後還留下了一句與吃相關的遺言:「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一說是核桃),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自讀到金大師這句話之後至今,我就不斷地把花生米和豆乾一起咀嚼,花生米和豆乾其實分開嚼也香,合在一起吃也香,不同的豆乾和不同的花生米一起吃亦有不同的香味,但我始終未在其中嚼出火腿或者是核桃的味道。然而愈是嚼不出來,便愈是想去求證它們到底是否有金大師所說的味道。久而久之,這便成了我的一種生活的樂趣。

食物與食物遇到一起會碰撞出與自身不同的美妙的味道,世間男女之間的愛情似乎也是如此。從前聽過一個故事,說某個國家有一個奇醜無比的男人擁有無數美麗的情人,雖出人意料,但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身上有一股奇特的香味,當那些美麗的女人遇上他,便因為那香味碰撞出了愛情的味道。

歌手辛曉琪唱過一首曾經風靡一時的《味道》,內容大概是懷念逝去的愛情。不知道為什麼聽這首歌的時候我會想起豆乾和花生米。或許,是因為世間萬物,吃不到的才是最香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