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才證券研究部分析員 鄧均樂

本周環球股市下跌,經濟數據較為參差,上周大小非農數據均弱於預期,但美國4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升幅由3月份的0.6%加速至0.8%,創2009年以來最高,遠超市場預期的0.2%,PPI比3月再升0.6%,升幅雖比三月時的1%回降,但仍高於市場預期的0.3%升幅,再度引發了通脹升溫的憂慮。亞洲時間周五為止,納指已跌4.6%,遠高於道指及標普的2%及2.8%跌幅。恒指方面則創7周低位,於最後一個交易日低見27,715點;科技指數形態更令人憂慮,本周多次跌穿250天線,5天累跌近5%,下降勢頭明顯,其10天線一直下移至250天線水平,有機會出現「死亡交叉」,提防進一步拖累市況氣氛。

商品價格急升惹關注

除了科技股外,不得不提及資源類股份高位回吐的情況。今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表現出上行態勢,當中包括原油、銅、鐵礦石及鋼材等均持續創出今年新高,生產成本上漲不但可能影響下游工業的利潤水平,更帶來了輸入性通脹風險的隱憂,所以不論中外市場均對於超預期的CPI及PPI數據有負面的反應。有見及此,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市場變化,做好市場調節,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內地三家商品交易所率先提高熱門交易品種的交易保證金和當日交易手續費,消息拖累中國市場「黑色系期貨」普遍重挫,多個板塊跌停,投資者需暫時離場抱觀望態度,以免承受大量持貨者獲利回吐的壓力。

對於官方此次出手壓制市場價格,筆者認為這是可預期的,對後市的影響亦較為中性。首先,筆者已於4月17日的貼文提到,中央其實早已觀察到工業價格急速上漲的問題,所以已暗示有足夠調控手段令工業消費品處於穩定可控的水平,如今中央正式表態,則釋除了市場對通脹長期上升的憂慮,而且相比起直接調控利率來應對通脹,在商品市場入手則對市況的影響較為輕微,而且亦能減輕科技股被拋售的壓力。

避免重倉科技資源股

回顧期內,北水南下情況有所改善,其中有一日錄得淨流入98億元人民幣,創3月中以來最大數值,而且持續買入內地基金鍾情的「抱團股」,包括騰訊(0700)及美團(3690),但卻無阻兩隻科網巨頭下試低位,其中受反壟斷政策風險影響的美團於最後交易日距離年內新低只差4元,意味其他資金沽壓較大,北水對市況支持作用不太足夠。既然外圍股市持續震盪,而且不論已持續調整兩個多月的科技股,還是近期絕對稱得上強勢的資源板塊,均出現利淡的消息及訊號,投資者應避免重倉提及到的「風眼」板塊,並抱觀望狀態看待後市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