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網上圖片

張磊是誰,高瓴資本做什麼?很長一段時間,無人可以準確回答或者知道得其實十分有限,並且大多屬小道消息或傳說中的「故事」系統。

但在創投圈,張磊的名聲可謂響噹噹,近年更有「捨我其誰」之勢。張磊託他創辦的高瓴資本所投資的騰訊、京東、格力電器、滴滴出行、去哪兒網、愛奇藝等標誌性企業,不少人應該或多或少都經常用。

在硅谷,張磊與沃倫·巴菲特、馬克·扎克伯格、埃隆·馬斯克、比爾·蓋茨面對面談笑風生;在國內,張磊是馬化騰、董明珠、王興等人的座上賓。作為高瓴資本的掌舵人,張磊不僅開創了一道獨特的投資風景線,更是重新定義了新時代、新經濟下的價值投資。《價值》一書,既是張磊集10餘年的價值投資實踐和思考的精粹,又是第一次較為全面地對外界詳細闡述了高瓴資本的價值投資方法論。同時輔以一系列的經典案例,不僅有宏觀的思考,更有閃光的細節。對於許多追趕財富的投資機構和個人來說,其或許可以幫助人們對抗不確定性,並挺過「眼前的苟且」,進而找到價值投資的「詩和遠方」。●文:潘啟雯

在《價值》中,張磊傳遞的價值投資理念是:選擇好的公司,做時間的朋友,陪伴公司長期成長,幫助創業者和企業建立公司的護城河,從發現價值到創造價值。事實上,張磊選擇「價值投資」作為自己畢生事業坐標,並非是他事先規劃或預定好的,而是源於一次偶然的實習經歷。

從河南駐馬店夢想「仗劍走天涯」的懵懂少年,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學專業的天之驕子;從五礦集團一年足跡遍布半個中國上山下鄉四處收礦產的「工頭」,到飄洋過海求學耶魯大學……擁有如此光鮮的履歷,要是不折騰點動靜出來,似乎都是浪費。早在2000年時,28歲的張磊就懷抱信念、充滿朝氣地回國創辦「中國創業網」。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創業半年時間,就戲劇化地遇到了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中華創業網也受到衝擊,張磊試圖挽救但無果,這個曾經被譽為「國內創業投資門戶網站的領導企業」僅紅極一年就倒掉了。

失敗僅僅是「過程」,而不是「終點」。創業未果後,張磊繼續回到耶魯大學讀書,在「山重水複」之際,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路過了一幢維多利亞風格的小樓,找到了在耶魯投資辦公室的實習機會,並結識了美國投資界的「耶魯派」代表大衛·史文森(David Swensen),自此與投資結下不解之緣。在《價值》中,張磊談起這段實習經歷時,讓他感慨萬千:「許多時候的人生際遇,是上天無意間給你打開了一扇窗子,而你恰好在那裏。某種意義上,是耶魯投資辦公室定位了我今後事業的坐標系,讓我決定進入投資行業。」

褪去稚氣,少了豪氣的張磊,這一次,謀定而後動。在耶魯投資辦公室面試時,史文森問了張磊許多關於投資的問題,當張磊對大多數問題誠實地回答「我不知道」時,史文森反而有些驚訝於張磊的坦誠。可能正因如此,張磊獲得了這個彌足珍貴的實習機會,因為在史文森看來,誠實格外重要。

不看公司說的 而看公司做的

耶魯投資辦公室向來以嚴謹和專業著稱,在這裏,工作人員不僅面臨智力上的挑戰,更需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所有工作人員互相尊重和認可,為共同的長遠目標而努力。在實習期間,張磊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森林資源。當耶魯投資辦公室派張磊出去研究木材、礦業等行業時,他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一點一點地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調研,最後交出了一份1英寸厚的報告。這種自下而上的研究傳統後來也被引入張磊創立的高瓴資本。

在耶魯投資辦公室實習期間,張磊從投資的角度真正理解了金融體系最本質的功能。金融不僅包括資金供求配置(包括時間配置和空間配置)、風險管理、支付清算、發現與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夠真正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為此,張磊專門做了一個關於公司治理定量分析的報告。報告引入痕跡學及定量分析的研究視角,在一個完整的研究框架下對公司治理的眾多要素進行評價打分,並且以動態的視角,揭示出動態指標相比於靜態指標更能反映出公司治理的質量。

換言之,就是不看公司說的,而看公司做的,具體包括上市公司有沒有增發新股,有沒有分紅,小股東有沒有真實的投票權,獨立董事是不是真的獨立,高管薪酬與淨資產收益率(ROE)回報之間是不是真的掛鈎。這樣的獨立研究,讓張磊掌握了尋找獨特視角觀察和判斷問題的能力。

東西合璧 「幫助英雄成就大事」

「我就是桑丘·潘沙,我的角色就是幫助英雄人物成就大事。」張磊常常將自己比作《堂吉訶德》裏的桑丘。桑丘,這位西班牙農民講求實際,冷靜清醒,時刻提醒堂吉訶德從幻想中回到現實。這個角色與張磊可謂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海外求學和實習經歷,讓張磊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間強烈的對比,通過近距離地學習西方思維模式,他反而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新的參悟。雖然現代金融投資的工具多來源於西方,但他希望能夠結合東方特有的古典哲學,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它們。在2005年創業之初,張磊就提出了三個投資哲學,在價值投資實踐中予以遵循,以求在紛繁錯雜的世界中堅守內心的寧靜,避免錯失真正有意義的機會。

張磊常用三句古文來概括它們:其一,「守正用奇」,就是要在堅守「正道」的基礎上激發創新;其二,「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就是一個人要在有限的天賦裏做好自己最擅長的那部分;其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指只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成功自會找上門來。

與三個投資哲學相映成趣,張磊的下面這段投資哲學講話也在科技與創投圈流傳甚廣:「這個世界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有句話叫『風物長宜放眼量』,就是讓我們從遠處、大處眼,要看未來,看全局。我常常給創業者建議,要學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這個戰略在創業中有效,也同樣適用於你我的生活。」

張磊喜歡說:「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到一群靠譜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情。」價值投資同樣也是如此。價值投資也需要具備一種「基因」。這樣的基因決定了價值投資可以穿越周期,忽略天氣,不唯階段,不拘泥於形式,在全球、全產業、全生命周期裏創造價值。價值投資必須十分明確,有些事情不能做,並且從一開始就不做。在短期與長期、風險與收益、有所為與有所不為之間,必須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

如何做正確的事情呢?張磊認為,最好以「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在無常中尋找有常,在有常中等待無常,投資於變化,投資於品質。「第一性原理」由亞里士多德提出,他強調:「任何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個根基性的命題或假設。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違反。」簡單來說,「第一性原理」就是不能從任何其他原理中推導出來的原理,是決定事物的最本質的不變法則。堅持「第一性原理」指的不是用類比或者借鑒的思維來猜測問題,而是從「本來是什麼」和「應該怎麼樣」出發來看問題。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張磊通過對騰訊產品和服務的反覆思考,深刻認識到,投資一家公司,不應僅看它過去的收入和利潤,也不應僅看它今天或明天的收入和利潤。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它解決了什麼問題,是否給社會、消費者提高效率、創造價值。只要是為社會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它的收入和利潤早晚會兌現,而社會最終也會給予它長遠的獎勵。

品質永遠是投資選擇的基石。高品質的公司無論在怎樣跌宕起伏的經濟情勢下,其地位都堅如磐石,實現持續性的增長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