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最近有組新聞看得小狸心驚膽戰:去年有16億個口罩流入了海洋,要分解完至少要450年。有多地漁民都表示,以往魚蝦翻騰的海面,如今卻常常可見漂浮着廢棄口罩和防護手套。法國一家環保組織更直截了當說,照此發展下去,海裏的口罩很快會多過水母……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面前,全體人類顯然是手忙腳亂的。從沒口罩到搶口罩再到緊急生產補貨,人類以最快的速度保護起了自己。如今,全球口罩供應充足,許多人已經開始「飽暖思淫慾」,不僅要口罩,更要「好看的口罩」、「能襯衫的口罩」。於是,各種顏色、花紋、材質的口罩紛紛出爐,許多國際大牌也都粉墨登場,加入這場「口罩時尚」的大Party。

只可惜,人們在「如何讓口罩更炫酷」上花的心思遠遠比「如何防止口罩污染」上要多得多。

據世界各地的綜合消息,「地球村」的全體居民現在每月使用防疫口罩的數量高達1,290億個之多。即便按每月都是31天計算,也相當於全世界平均每分鐘使用超過280萬個口罩。而這些廢棄的一次性口罩的最主要成分,就是塑料。

科學家指出,一次性口罩屬塑料製品,無法生物降解,而是會分裂成較小的塑料顆粒,即微塑料和納米塑料。它們廣泛存在於地球的生態系統中,難以滅絕。更可怕的是,直到目前為止,這些「難以滅絕」的口罩究竟應該怎樣回收利用,還沒有任何一家官方進行指導與監督,因此非常有可能正以最不正確的方式處理掉。

在最不正確的方式中,前文說的「扔進海裏」就是當中的一種。這些微塑料的直徑一般不超過5毫米,更有的直徑小於100納米,甚至比病毒還小,被稱為納米塑料。它們可以輕輕鬆鬆在河道和海水中游走,被海洋生物吞食。其中,科學家研究顯示,海產品中軟體動物體內的微塑料含量最多。這也就是說,人類餐桌上的蛤蜊、牡蠣和扇貝等,可能擁有着一個共同的秘密成分:塑料。

看來,疫情不止正直接殺死着人類,更謀劃着用次生災害絞殺人類的後代。但其實,真的全怨新冠疫情嗎?在沒有新冠疫情之前,人類在這方面做得就很好嗎?據「塑料海洋」國際組織的統計數字,在新冠疫情之前,每年也大約會有800多萬噸的塑料製品流入海洋。口罩污染,只是讓受苦受難的海洋生態更加雪上加霜。而又何止是海洋?那些埋進土裏的,就都能快樂降解了嗎?

一些科學家研究預測,到2060年,全世界塑料垃圾的全年產生量將增加兩倍,達到1.55億至2.65億噸。如果人類再不緊急考慮環保治理問題,那即便逃得過新冠疫情,也逃不過「不朽」塑料的緩慢絞殺。

當口罩多過水母,我們又有什麼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