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黃師傅的輓聯。 作者供圖

潘國森

忽聞粵劇曲藝名家黃國勳師傅仙遊,感覺很突然。嘆人生無常,聚飲品歎之約已無法實現。黃師傅壽逾花甲,以舊世界、舊社會的思維與常規而言,當不算夭。不過香港本是福地,舊日算福壽全歸,今時則是英年早逝了。以黃師傅之活躍於粵劇曲藝界,教演兩忙,諒來還必有些未了心願、未完計劃吧?

筆者一位好朋友常將「金句」掛在口邊,曰:「無事常相見。」說白了,就是多多組織飯局與茶敘,愈多愈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亦無妨。那個小圈子入面的「兄弟手足」每視此君為有閒階級。有人喜熱鬧,有人喜安靜,筆者兩面都可以。對於我們這些已經百分之百肯定踏入後半生的「老人家」來說,「無事常相見」倒是至理名言。平日當為笑話來說,什麼「多見一次算一次」的,也是「硬道理」。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今日不知明日事也!

筆者與黃師傅算是緣薄,「君子之交」矣。何解?「君子之交淡如水」也。俗語謂:「百年修得同船渡。」我們以文會友,在流行社交媒體「臉書」結緣。偶然談論粵音,剛好與黃師傅所見略同,然後得黃師傅邀約茶敘。「臉書」是個很適合成年人的社交媒體,用家可以上載圖文視像,又方便與「生張熟李」交流,能夠見到「朋上朋」的留言。一次生,兩次熟。多聊幾句,若同聲同氣,就可以交個朋友。

原來黃師傅與任意健居士相熟,因為黃師傅請飲茶,又結識得劉祖農詩人。筆者與任居士相交也有特別的因緣,個人本對大學沒有太多留戀,偏偏大學要留人,遂在借來的時空相會,否則未必有機緣與任居士有所交集。

黃師傅以筆名黃光巧於粵劇曲藝界留名,生平撰寫數十首新曲,亦有許多文章暢談粵曲粵劇故事。黃師傅既是作曲家,也是唱家、演奏家和教戲師傅,桃李滿門,這位梨園菊部通才,實有功於廣東大戲。

有一回黃師傅召飲,說將有演出,要贈我門券。豈料斟茶後言談甚歡,乘興而來,盡興而歸。雙方都忘了取戲票之事,甚至是何時何日登台也沒有問明,結果筆者是從來沒有欣賞過黃師傅的演出!現在只能向黃師傅的及門高弟求索錄影錄音,方可以初睹黃師傅舞台上的英姿了。

黃師傅在日,筆者已在打師傅大作的意,提及拿師傅的作品結集成書,宏揚曲藝,利益後學。師傅亦無反對,只因事忙,又遇上疫情干擾,終未能提上議事日程。或許要等師傅身後事辦妥之後,由師傅的親友門人整理其遺作與手稿,再請師傅的師友註釋,再行付梓。

秀才人情,輓聯一副,嵌以師傅的大名與筆名,稍稍介紹師傅於粵劇曲藝的成就,曰:

國藝撰佳詞,光昭六慾借行腔,訓誨高徒傳港海。

勳勞揚妙韻,巧控八音頻弄調,編排好曲奏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