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生

《道德經》相傳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撰寫,又稱《老子》,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來源。無論是道家還是道教,都是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是《德經》、下篇是《道經》;但是後來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目前《道德經》以王弼所注的為通行本,字數有5,162字。

何文滙教授在電視特輯《園繫香江百載情》告知:「我們現在用的《老子》通行本是依據三國曹魏時候王弼的老子注本的。1973年湖南出土的帛書《老子》甲乙本,內容和通行本差不多,但是文字就有很多相異之處。專家一般認為帛書《老子》甲本抄寫於漢高祖立國之前,乙本就抄寫於漢文帝在位之前。《老子》帛書《道經》開頭是這樣講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通行本就這樣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為要避漢文帝諱,漢文帝叫劉恒,所以通行本的成書年代應該在漢文帝時期或更後。1993年湖北出土的三組竹簡《老子》,大抵是戰國中期抄寫的,合起來的字數不及通行本的一半。《老子》這本書經歷了超過二百年才成為定本,專家認為作者不止老子一人。這些楚簡《老子》可能保留了《老子》草創時候的面貌。」

除了聖經之外,《道德經》是全世界最多翻譯本的典籍,這本歷史悠久的中國哲學名著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其中談及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自然規律,蘊含着奥妙的哲理,讓我們領悟到很多人生智慧。

「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之道;「德」並非只是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具備的高尚情操以至處世之道。

何教授又說:「漢武帝獨尊儒術,於是道家的無為思想就成為非主流思想。而事實上,我們這個人間世一向是有為的,是很難變成無為的。所以,無為只能存在於有為之中。道家思想雖然不再是主流思想,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發揮作用,好像魏晉玄學、宋明理學都融合了道家思想。佛教傳入中國後,在本土化過程之中,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道教思想雖然不等同道家思想,但到底兩者都是以「道」為思想核心,所以道家因道教而深入民心,《道德經》更成為一本很受歡迎的書;而道教因為有道家思想做後盾,所以就成為一個有哲理的宗教了。」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生活中,許多時會遇到不同的挫折,通過閱讀《道德經》,讓我們學懂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在困難時都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所以,在嗇色園內隨處都可以見到《道德經》的警世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