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度

現代人學書法都先學楷書,認為書法入門應先學好楷書,然後再學隸書或行書、草書。

殊不知楷書脫胎於隸書,直至三國時代鍾繇才正式在官場上使用,而行書與草書出現均早於楷書。故所謂未學楷就學行、草是「未學行先學跑」的說法是謬誤。

然而,為什麼楷書出現之後就一直處於主導地位,而且幾乎所有教書法的老師都先教學生楷書呢?

首先是楷體的書寫比較規範,所謂中規中舉,點、橫、豎、撇、捺、鈎、提,筆筆書寫都保持基本一致,練起來也比較快!

第二是楷書又比較端正,字體整整齊齊,容易看得清楚。

第三是楷書為所有書法體當中最簡單的一種書法體,相對比較容易掌握。

雖然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有不同官方書體,但是後來都以楷書為標準,這與唐楷的出現和科舉制度有很大關係。光緒末年親歷科考的商衍鎏在其《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一書中記載:「殿試策文必須充實寫滿,兼重書法,覆試書要工楷;朝考試卷用白摺,書法要工楷,中書、學正、學錄的考試亦兼重書法,須字畫端楷。」現在我們的博物館裏還可看到明、清時代科舉考試的考卷。

科舉選士時,字寫得欠佳者,即使滿腹經綸,也會名落孫山。這對當時書法藝術風貌產生過較大影響。因此,讀書人寫字,惟求端正拘恭,橫平豎直,整整齊齊,寫得像木版印刷體一樣,這就形成了明清的台閣書體。

台閣體是楷書中有較特殊書風的一種,最初採用的是以歐陽詢和趙孟頫的書法字體為基礎演變、整合而來的字形。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特別喜歡董其昌,所以又加入了一些董其昌的書法元素。

台閣體「凡應制詩文箴奏章疏等書,不求書法之精,只要勻稱端正而已,與書家截然相反」,台閣體不注重什麼藝術性,千人一面,所以書法家都不喜歡台閣體。一種只是考科用的字體,不是用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這種字體刻板,缺乏個性和個人風格的字體最終被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