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廉紙小說。 作者提供

黃仲鳴

2013年12月,香港嶺南大學舉辦了一個「亂世桃花逐水流:1940及50年代香港的廉紙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不說不知道,那批廉紙小說是新加坡大學教授容世誠擁有的,藏品豐富,其中不少是後來稱之為「三毫子小說」的書仔。

我當年參加了那個會議。很多講者都是看了容教授的「三毫子」而發表偉論,我卻另據自己的藏品來講香港的廉紙小說。容教授是研討會第一位講者,主題就是pulp fiction,即是通俗文學。這類小說,薄薄一本,紙張也非道林紙,而是新聞紙之類,也許是報紙印刷後所剩的紙頭紙尾,在上世紀四十至五十年代,售價由兩角至三角不等。後來,先後推出四萬字左右的一部完小說,售價三毫子,銷數居然不俗,作者陣容也盛大,形成一股熱潮。後來的研究者便統稱為「三毫子小說」,雖然後來漲價到四毫子。

在容教授的眼中,這類的三毫子、四毫子,統屬廉紙小說。在我的研究裏,這些書仔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香港,已經大為流行。最為風行的,如襯叔的《倫文敘》、周白蘋的《殺人王》、我是山人的《洪熙官》等,充斥書報攤。

容教授將三毫子小說分為兩大類:海派作品和粵派作品。上世紀五十年代,大量的外省文化人湧來香港,百無一用是書生,唯靠搖筆桿維生,如劉以鬯、潘柳黛、李輝英等,早期在報刊書寫,後期便埋首炮製三毫子;至於粵派,亦不甘人後,高雄、司空明、歐陽天等,俱大寫特寫。

在三毫子出現前,正如我上文所說,粵港已出現不少廉紙廉價小說,周白蘋和我是山人的作品,已大為搶手;另如齋公、念佛山人、禪山人的技擊小說,亦暢銷得很;可惜印製粗劣,不及後來的三毫子。三毫子初起,印刷已趨精美,尤其注重封面設計和內文插圖,都是名家手筆,如區晴、黃鳳簫等。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是報上連載七日後,被出版商集而成一冊,共計7,000字,插圖照搬,每周出版,售價好像也是三毫子;一個月後再集而成一冊。在那沒有版權法的年代,相信已氣到金庸吹鬚睩眼。

容教授沒有頭巾氣,被人謔之為「垃圾」的廉紙小說,他毫不「鄙視」,不僅大量搜購,還加以研究。除此之外,對「廉紙雜誌」,亦見到就買,如《藍皮書》、《紅黃藍》、《武俠世界》等,他說還擁有一套《武俠小說王》,可惜還未掃描,令我每欲觀之而不可得,恨得咬牙切齒。

容教授強調廉紙小說就是廉紙文學。他說:「作家從來不提他寫這個小說,寫完就算,他覺得不是嚴肅的文學,是垃圾,是娛人文學,是娛樂別人的文學。」的而且確,這些都是「紙巾」,是擤鼻涕的紙巾,用完即棄;以致今時今日,欲求之而不可得、欲據之而再開個「亂世桃花逐水流」都不可矣。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