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昨日宣布大規模重組計劃,即日起停運國泰港龍航空及削減約8,500個職位,當中約5,300名駐港員工,是本港歷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國泰指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國泰及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快運航空營運國泰港龍的大部分航線。國泰港龍營運的內地及亞洲短途航線,本屬有希望在新冠疫情後率先復甦的航線,卻被率先停運,令業內專家感覺費解。航權屬香港重要的公共資源,國泰港龍停運後,相關航權須由特區政府循既定機制處理,並應以保持競爭、鞏固本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為依歸。

國泰是本港最大的航空公司,港龍在被國泰收購後,2016年改名為國泰港龍航空,主要經營內地和亞洲區內短途航線。國泰去年全資收購香港快運後,國泰港龍和香港快運的業務幾乎重疊。國泰的內地航點只有北京、上海、成都及廈門4個,而國泰港龍航線則涵蓋內地20多個城市,並已建立良好口碑。

由於疫情率先受控,中國內地已成為全球人員流動、經濟活動恢復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國慶期間超過6億人次的旅遊出行令世人驚艷。只要本港疫情進一步受控,恢復與內地交往,香港將成為中國經濟「內循環」的組成部分,國泰港龍的內地航線很大機會是國泰系內率先復飛的航線,為國泰創造收益,有助整個國泰系紓緩壓力。但國泰選擇結束國泰港龍,令業內人士頗為詫異和不解。國泰向港龍開刀後,將尋求特區政府批准,將港龍航線轉交國泰及香港快運營運。有業內專家分析,國泰的算盤可能是進一步加強對香港市場的壟斷,令國泰既可縮減架構,又保住所有航線。

航權是指由兩個地方簽訂的航空協議,涵蓋航班數目、航點、飛行空域等。航空公司必須有航權,才可營辦指定航點的相關航線。本港航權由中央授權特區政府與其他國家及地區談判航空運輸安排,由特區政府負責公開予本地航空公司申請。所有在香港註冊的航空公司所使用的航權,實際上屬特區政府所有,是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公共資源,並非任何航空公司的私產。

在國泰重組的消息公布後,運房局已明確表示,國泰港龍必須將航權交還特區政府,不能將有關航權轉讓予其他公司,各本地航空公司可以申請使用有關航權,並由運房局按既定機制分配。運房局強調,航權分配的首要原則,是公共資源能夠被充分地利用,以鞏固、增強香港航空業的競爭力。業內和社會人士均指出,任何行業均應保持競爭, 有競爭才會令原有營運者不故步自封,消費者才能從中獲益,新競爭者亦可提供更多優質服務和就業機會,有利行業健康發展。因此,特區政府在考慮國泰重組帶來的航權使用問題時,應考慮保持必要的競爭,促進本港航空業良性發展。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