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作者供圖

梁君度

中國菜之所以聞名遐邇,是因為中國菜除色、香、味之外,還非常注重藝術。重要的筵席,必定少不了雕龍刻鳳的食材。我在美國認識一位華人廚師龍哥,在紐約是有口皆碑,他的出品特別驚艷。一個西瓜到了他手上,便能雕出一個紅紅綠綠的花籃。正因為他善雕刻藝術,所以獲邀加入紐約詩畫琴棋會這個文人雅士的組織。

藝術在食品市場其實大有用武之地。今年中秋佳節,一家名為大道藝術的機構特邀西泠印社的八位篆刻家沈繼良、陳墨、吳瑩、方國梁、桑建華、沈正宏、王勳、王臻攜手印製「篆刻月餅」,他們將蘇軾寫絕人間良辰美景的《水調歌頭》印製在一套不同顏色的月餅上,驚艷上市,市民爭相搶購,如獲至寶。將希冀與祝福寄於刀石,融於美食,祈福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真令人拍案叫絕!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古人把食品與藝術很好地結合,誕生出許多經典傳承的藝術品,也印證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博大精深。

食雕是一種綜合造型的藝術形式,吸收木刻、金石、剪紙、雕塑、牙雕等造型工藝的有關方法。通過切、削、挖、鏟、掏、透雕、拼接等手法,創製出優美造型的食雕成品。

當藝術遇上美食,實現了很好的跨界融合,便能誕生出精彩的經典藝術品。

記得有一日,朋友的4歲孩童來我家吃飯,看到做成小白兔的豆沙包,愛不釋手,想吃又捨不得吃,方知食品與藝術一加一可大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