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鐵路26日正式投入運營。這兩條新開城際鐵路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相連,在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一條呈東西走向、全長258公里、最高時速200公里的交通大動脈。這條動脈是大灣區最長的城際鐵路,對加速形成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具有重要意義,不僅為商務、旅遊提供巨大便利,更助力構建灣區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新模式,促進區域經濟增長。香港未來應加快港深高鐵「地鐵化」,完善與大灣區城際鐵路的軟硬件無縫對接,搭上大灣區共贏發展的高速列車。

為滿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鐵路全面啟用「站站停+大站快車」的公交化運營模式,提高行車密度,平均行車間隔為26分鐘;採用「12306+城際鐵路公交化多元支付」雙票務系統,旅客既可以通過12306購票後,刷身份證進站乘車;也可以使用全國交通一卡通、嶺南通、羊城通、廣州地鐵App城際乘車碼等多種方式進站乘車,旅客搭乘該城際鐵路與地鐵一樣便捷,實現隨到隨走,無需提前購票,出行時間更加靈活便捷。

據數據顯示,大灣區內地九市跨城通勤人口總量120萬人,日均出行量超過600萬人次,僅廣州與灣區城市日均出行量就高達307萬人次。跨城通勤客流量龐大,廣東率先開啟城際地鐵化,一條全線39座車站、橫跨5座城市的城際鐵路開通,將佛山、東莞中心區納入廣州半小時通勤圈,肇慶、惠州中心區納入廣州一小時通勤圈,加速形成大灣區軌道交通新格局。

區域合作是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所趨,任何城市都不能再依賴單打獨鬥的發展模式,必須融入更大的城市群共同發展,大灣區建設正正順應潮流。傳統的簡單的地鐵加高鐵的發展模式,不足以面對現今城市群的發展模式,大灣區四線貫通的城際鐵路,充分發揮廣州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肇慶、惠州等地旅客直達華南地區最大樞紐——廣州南站;京廣、廣深港、貴廣、南廣和廣珠城際多條高鐵線在廣州南站交會,廣州成為全國唯一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延伸出省高鐵幹線的城市,以「軌道上的大灣區」發展新模式,形成規模巨大的城市群,加速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

大灣區軌道交通形成「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新格局步伐加快,更有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香港作為大灣區最重要的核心城市,更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際鐵路及其他交通基礎設施的硬連接和運行機制的軟連通,以交通便利性帶動,讓香港與內地的產業、人才、資金各方面聯通更密切,強化香港在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地位。

深圳、廣州等地建設不少港式社區和港式學校,推出「港人港稅」等優惠政策;「港澳藥械通」、「廣東計劃」、「福建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已經實施;香港的「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已擴展至深圳、肇慶,加快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城際鐵路對接,創造更便利交通配套,可望為破解香港民生難題提供更多更好的出路。

去年8月,港鐵為往返香港西九龍站與深圳福田站的乘客推出「靈活行」,是西九龍高鐵短途旅程邁出地鐵化的重要一步,提升兩地居民的跨境交通體驗。目前「靈活行」只停西九龍站、深圳福田站兩個終點站,其他沿途站不停,每日免費改乘同日指定車次只有3次。因應大灣區新城際鐵路啟用的契機,香港應積極與內地有關部門協商研究,盡早令跨境高鐵「地鐵化」,助香港更無縫銜接大灣區生活,拓寬香港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