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中國政府向阿富汗捐贈的抗疫援助物資。 資料圖片

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憑着一系列及時有力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為保障十四億國民的生命作出極大努力,成為全球防疫、抗疫的典範之餘,也為傳染病防控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的四個課題當中,「公共衞生與人類健康」就是其中一個,當中學習重點便包括了「國家和香港對全球公共衞生(特別是在傳染病防控方面)的貢獻」,補充說明當中包含了「傳染病防控:有效防控國內疫情,減緩病毒傳播速度;開展研發疫苗的工作;援助防疫設施不足的國家/地區對抗疫症」。

影響全球的新冠疫情,相信老師及同學仍記憶猶新,以此作為認識國家對全球公共衞生特別是傳染病防控的貢獻,實在是最好不過。

認識國家對傳染病防控的貢獻,可從兩個層面來分析,包括科技層面以及社會層面。在科技層面方面,中國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成功,疫苗的研發成為關鍵之一。通過疫苗的成功研發和量產,推高國民接種疫苗的比率,使新冠病毒的致命率大大降低。

疫情期間全國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有效防止病毒出現社區擴散,沒有足夠的科技水平根本難以做到。

此外,中國通過無人機進行運輸及社區消毒工作,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降低新冠病毒人傳人的機會,有效減緩病毒傳播速度。

以上都是簡單的例子,說明了國家通過各種科技,應用於維護公共衞生及防控傳染病工作當中。

全民抗疫有效遏制疫症蔓延

除了科技層面之外,在社會層面方面也能體現國家對傳染病防控所作出的努力及貢獻。防控新冠疫情的成功,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國家的傳染病防控號召,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疫情高發地區,社區居民和義工志願者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成功從社會基層開始實現全民抗疫,也發揮了防控疫情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門通過輿情宣傳和心理援助,尤其是廣泛開展了宣傳教育和社區動員工作,提高了公眾的防控疫症和自我保護意識。在疫情期間內地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嚴格的社區封控、人員隔離、城市封鎖和限制人員流動等,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這些措施均反映出國家在社會層面方面對傳染病防控所作出的努力。

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加強了與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實現了抗疫資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互通,為傳染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持。

以中國為例,由中國研發的國藥及科興疫苗,於2021年獲世界衞生組織納入緊急使用清單當中,中國所研發及生產的疫苗大量輸出海外,超過120個國家及地區引進及使用,大大地提升抗疫防疫的效益,特別是援助防疫設施不足的國家及地區對抗疫症貢獻甚大。

由此可見,中國通過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分享疫情防控經驗和科研成果,加強國際合作和信息交流,為全球抗疫以至世界公共衞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總括而言,中國在傳染病防控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些成就不僅保障了國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通過國際協作,援助防疫設施不足的國家和地區對抗各類疫症。防控新冠疫情,充分展示了中國制度的優勢和國民團結一心的偉大力量,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 羅公明(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