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AIGC品牌來畫平台展出的系列AI相框。
◆弘視科技的幻真全息艙技術,實現真人形象實時卡通化。
◆觀眾沉浸式體驗「尋境敦煌——數字敦煌沉浸展」

「文博會」展現中國文化新質生產力

站進「全息幻艙」,就能出現同樣着裝和神態動作的卡通形象;在千里之外的屏幕上與觀眾互動,為遠程教學提供便利;通過三維建模和現場攝像機追蹤實現虛擬拍攝,大大提高後期製作的效率……正在深圳舉行的第二十屆文博會上,以創新為主導推動科技創新與內容生產的深度融合,激活文化產業內生動力的新質生產力,成為最新熱點。雲天勵飛、絲路視覺、雷曼光電、來畫科技等一大批國內前沿文化科技、文化裝備製造、人工智能企業參展,華為、盤古等行業領軍企業也攜重磅產品亮相,AI大模型將集中發布推廣,全面展現中國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廣闊發展前景。◆文/圖:香港文匯報 記者 李望賢、毛麗娟 深圳報道

扇形的大型LED屏幕上播放着飛船穿行在宇宙的場景,人站在屏幕前,攝像機便可實時拍攝出人在宇宙中的三維場景。在文博會上,中影帶來的虛擬拍攝案例演示吸引觀眾們排隊體驗。「與傳統的現場綠幕拍後期特效剪輯的方式不同,虛擬拍攝通過三維建模和現場攝像機定位追蹤,實時渲染,可以實時拍攝到任何三維的虛擬場景,比如科幻題材、魔幻題材等等,提升了效率,也大大降低成本。」工作人員介紹。

人工智能讓電影產業更能「造夢」

數字時代,人工智能技術讓電影更能「造夢」。博納影業影視製作副總經理曲吉小江在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推動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圓桌論壇上表示,AI技術為諸多大片賦予了更多想像力,包括博納近年推出的「山河海系列」「中國驕傲三部曲」「中國勝利三部曲」等。

在她看來,數字經濟是新的機遇,電影行業要快速應變,擁抱新技術。只有將這些高科技深度應用在各個領域,才能推動相應軟件和硬件的發展。她透露,博納推出的電影《傳說》將在全國上映,這是《神話》的續集、姐妹篇,該片用AI技術復原了年輕時的成龍,「這個應該是全球第一部用AI技術塑造的數字明星來主演的第一部院線電影,它在電影裏面的出演量達到70%以上。這部電影已經在國外銷售,我們希望在文化貿易的方向上探索出一條道路,帶動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幻艙全息視頻通訊讓溝通「零距離」

觀眾站在攝像頭前,旁邊一米多高的屏幕上便能實時出現卡通形象,不僅服裝動作一致,神態也十分貼近。來自弘視科技的幻真全息艙技術,可實現真人形象實時卡通化,利用攝像頭進行真人動作捕捉,驅動全息艙內立體3D卡酷的卡通形象,可精確到手指、腳步、眨眼等動作,是真人驅動動畫人物(虛擬人物)的一種新的有效方式,展示了全息互動技術助力動畫產業的新動能、增添新場景。

據悉,幻艙是弘視科技自主研發的裸眼全息立體光場智能終端,融合了多項專有全息顯示和人工智能技術。弘視科技副總經理黎忠良介紹,通過幻艙,可將直播實時傳輸至全球各地的幻艙全息呈現,讓觀眾無論身處何地,都彷彿身臨現場,幻艙支持小於100毫秒時延的真人等比全息視頻通訊,讓溝通交流更加真實零距離。這種技術,在全息視頻通話、遠程醫療與教學、全息舞台與互動營銷、數字文旅、傳媒娛樂、數字人、元宇宙等方向都有着巨大的應用前景。

數字科技還原敦煌壁畫樂舞盛景

科技還讓千年佛洞煥發生機。基於敦煌莫高窟的驚世藝術價值,敦煌研究院與騰訊攜手打造的「尋境敦煌—數字敦煌沉浸展」來到了文博會甘肅展館現場,戴上VR設備,觀眾可身臨其境「走進」莫高窟現存最早有明確建窟紀年的石窟—第285窟,零距離觀賞壁畫,自由探索洞窟細節,沉浸式融入該石窟講述的佛教故事。

甘肅展館工作人員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沒有進行數字化之前,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每天正常接待遊客限量6,000人,極限接待遊客限量16,000人,一年下來,全世界每年只有幾百萬人可以近距離欣賞莫高窟的文化藝術;但現在,有了數字化的技術,越來越多遊客通過數字敦煌網站了解敦煌洞窟文化,參觀人數較實體洞窟參觀人數增長幾百倍。

此外,敦煌研究院還聯合甘肅演藝集團打造出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體驗劇《樂動敦煌》,作品溯源敦煌文化,借助對莫高窟壁畫、藏經洞古籍的深度解讀梳理,活化敦煌古樂器、古樂譜研發成果,採用全息投影、3D威亞等高科技手段,以沉浸式的呈現方式,演繹了西域少年白歆追尋藝術的動人故事,還原了敦煌壁畫中的樂舞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