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演樂希望藉鐵寶奇盒系列與世界分享香港文化寶藏。
◆叮叮車主題鐵寶機械人。
◆紅色小巴主題鐵寶機械人。
◆黃金朱古力鐵寶機械人。
◆此鐵寶機械人融匯髮型屋三色柱和撥輪電話元素。
◆初代鐵寶奇盒機械人可塑性高。

港式奶茶、懷舊電話、卡式機、懷舊信箱、叮叮車、Chicky Kid小學雞和黃金朱古力鐵寶……這些獨屬於香港地的玩意,在歲月的沙漏中沉澱下來,成為了一代港人的回憶,也成就了一個時代的獨特味道。本地潮流玩具設計師黎演樂,為了將這些回憶具象化,設計了TinBot鐵寶奇盒™系列,希望能夠延續這份童趣,打造出屬於香港人自己的玩具IP,並望其成為本地特色「手信」,與世界分享那個年代的香港文化寶藏。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早前,黎演樂獲發展局和海濱事務委員會邀請,於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設計「海濱新維度·拼湊生活彩圖」期間限定裝置,當他於最新坐落「海濱站」的「烏蠅頭」列車展覽空間,親眼見證鐵寶奇盒由小小掌心鐵皮機械人,成長為「海濱新維度·拼湊生活彩圖」中6米高的「黃金朱古力鐵寶機械人」,以及多個滿載香港情懷的交通工具造型機械人裝置,感到震撼非常。

從設計師到創業者 一路不易

鐵寶奇盒由黎演樂原創,原為產品設計師的他,某天在自己的工作桌上搗鼓,「當初的概念是比較迷你的,還沒有一個整體的思維,只是想做一個比較實用的『玩具型』文具。」最初的一批設計,被販賣去了日本,黎演樂受到鼓舞。然而卻沒有收到第二批訂單,「其實覺得比較可惜,因為我自己都很認可這個設計。」

再之後的幾年間,黎演樂留意到當同一隻公仔變幻成不同的外形,同樣受到收藏者的追捧,「因為發現很多人會將這些公仔當成紀念品一樣帶回家,我就在想,為什麼我自己不可以呢?」同時,這個設計其實也從來沒有消失在他的信念裏,黎演樂決定「東山再起」,「我希望不僅可以做到出口,同時也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品牌。」幾年後,這個玩具便不斷升級,成為一個獨立IP授權品牌「鐵寶奇盒™」。

由產品設計到潮流玩具設計,再到創業,一路走來不易。黎演樂花了大量時間鑽研傳統鐵盒工藝,了解其製作過程和限制,然後花不少心思在設計上,把機械人的頭、手和腳等各種配件輕易收納進盒裏,再以磁石配件把鐵盒變身成為一個機械人,擺出不同姿態。短短數年間,鐵寶奇盒獲邀與本地銀行、航空公司和商場等大型企業合作聯乘,日益受本地年輕人歡迎,更有機會和香港經典角色「老夫子」合作。

「血液中的記憶」形成初期創作

黎演樂直言其實並非對某一香港舊物特別情有獨鍾,但覺得既然要打造出屬於香港人自己的玩具IP,當然要圍繞香港獨有事物去創作,「當時我發現『懷舊』這件事是無限的,好像市場一直都會認可。」黎演樂的童年與普通香港男孩無異,遊戲機、機械人、高達、拍畫等等,全是他的日常,「沒有把這些東西當成『懷舊』,因為已經『入血』。」

在創作鐵寶奇盒的時候,這些血液裏的記憶便首先湧出,「我使用的題材基本上都是『公共回憶』的二次創作,很多本土的品牌已經不存在,或者早已經易手,不算是合作,而有些則是crossover,都很受到該品牌受眾群的歡迎。」

黎演樂希望自己的創作可以成為一個香港標誌,「目前的受眾群很多都是遊客,因為可以提高產品的價值,從代表我自己的想法,到成為香港這個城市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其實是市場告訴他的,「當你發現懷舊這個點特別受歡迎的時候,就知道大家將『鐵寶奇盒』帶回家,是因為可以擊中某些人的香港情懷。」

除了香港市場,黎演樂也前往泰國等地參加展覽,亦受到當地的歡迎,甚至在展覽現場與收藏者交流,「會有一些買家追着問什麼時候出下一個系列。」目前,他基本上保持着一年出一個系列的創作進度,「比如飲品食物、交通工具、遊戲種類等等,都是我涉獵過的系列。」

【聆聽】鐵皮玩具可塑性高 融入新文化生生不息

黎演樂期盼以香港經典鐵皮玩具,喚起港人集體回憶,他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差不多家家戶戶的小孩都愛玩鐵皮機械人,而上幾代港人都習慣以克力架餅乾罐或月餅罐珍藏富紀念價值的小物件,我希望把港人種種美好回憶收納在這小小鐵盒內,把生活上最普通不過的小物,加入創意,變成大小朋友都喜愛的玩具、本地特色手信,以至收藏品,透過可塑性極高的新一代鐵皮機械人,不斷crossover融入新文化,記錄我們那些漸被遺忘的昔日文化,將香港特色和傳統鐵盒工藝,好好傳承給下一代,生生不息,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