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特首政策組作為一個內部研究機構,為特區行政長官提供多方面的觀點和研究基礎,包括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多項教育政策,如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都是以特首政策組的意見為基礎。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周文港、黃玉山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本屆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更願意接受坊間有價值、可操作的建議,解決香港一些根深柢固的難題。特首政策組也能夠發揮「下情上報」的作用,未來會繼續檢視現行政策,並適時提出意見。

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表示,在特首帶領下,特首政策組協調制訂施政報告,特首政策組專家組亦發揮非常重要的政策調研和制訂功能。據悉,政策組詳細閱覽專家報告,從中提煉精華,再在內部與特首以至政策局討論,最後成為重要政策制訂的參考。

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教育政策,包括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就此,特首政策組成員周文港針對性地提出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以及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

盼擴自資院校非本地生限額

 「我早前還提出香港面對『少子化』、老年化和人口錯配的問題,政府即邀請我提供更多調研資料。」周文港坦言,坊間對此政策是歡迎的,可以直接增加學生人數,不過政策暫時未有涵蓋自資院校,未來他將推動相關政策擴展到自資院校。

施政報告另一項重要舉措是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特區政府在這方面通過政策組吸納大量專家意見。有份提議的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黃玉山舉例說,德國的應用型大學數量甚至多過學術型大學,訓練學生將來直接投入工業生產或其他行業生產,培養工匠精神。

他認為香港也應如此:「除了高層的科學家,我們尚需要很多中層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專才。我們應考慮應用型大學或學院,讓學生培養更多實踐精神,將來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幫助,特別是香港未來要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黃玉山曾在擔任香港公開大學(現為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期間,已經有成立應用科學大學的想法,故當時設計的課程,包括了電子科技、檢測認證、物理治療等,與傳統科學學科不同。今年3月21日,香港都會大學獲特區政府教育局批准,正式成為本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

他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應用科學院校:「特區政府與教育業界可以考慮,有些自資院校的性質與應用科學大學相近,是否鼓勵這些院校去做改變,或是在現有的大學成立新的應用科學的院系等。」

政策組專家組任期5月29日屆滿。黃玉山和周文港都表示,特首政策組能夠發揮「下情上報」的作用,行政長官更是願意聽取意見,解決香港一些根深柢固的難題。

黃玉山表示,樂見本屆特區政府接納意見,又讚賞特首政策組的工作效果。他建議政策組除大型的20人至30人會議外,能增加更多10人以內的小型會議,針對某一專業範疇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