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仍有不少非洲同類作品。 作者供圖

連盈慧

畢加索說過非洲才有真正的藝術,大概他看到土人的舞蹈表演,從音樂面具衣飾,完全沒受過文明世界近似機械的污染吧。

如果以為畢加索對非洲的讚美過於誇張,不妨先看看本文插圖,圖片傳自臉書,發現之初已有萬多不同國家民族的粉絲欣賞,而且留言一致讚好。

怎麼不是呢,維港海面出現過的黃小鴨,維港上空豪花780萬港元的塑膠紅心,都已得過藝術飢渴的香港人讚美,非洲藝術家就地取材的葱蒜紅椒瓜菜玉米砌出來的動物,工程豈不一樣了不起(圖中小孩可能是幕後佚名藝術家的化身)?如果這樣的巨作在香港擺放出來,你說會不會少過掌聲一百萬?

也許疑似抽象亦非抽象的作品真的看得太多了,以扭曲平凡物料化腐朽為神奇式來自美日的裝置藝術品亦如是,忽然有那麼一座出自並非精神病患者設計的具體作品,怎不別有一種久旱逢甘雨的新鮮感;縱使不過是回歸傳統實力那種新鮮,就算是工藝也還是藝,雖然這可能只是大多數人的眼球直覺,而非現代人所說的藝術感覺,但是我們只要關注到大自然之美,便應想到就是當今流行的超現實藝術畫派,還是萬變不離其宗。 

試看七彩羽毛圖案的雀鳥,根葉形狀各不同的植物,真的不由醒悟到隱身宇宙背後的造物者,本來已是個偉大無名藝術家,祂創造皮光肉滑如同基本素描的人,甚至所謂時髦的現代人,也必須倚仗物外的裝飾才顯示自己的與別不同:頭髮染到八彩,肢體紋滿圖案,時裝花樣百出,還是難以跟大自然中的孔雀魚鳥争妍鬥麗,多麼無力和可憐!

想像精神狀態正常的無名非洲作者(小孩?),當他一葱一蒜一瓜一菜在全神貫注拼砌作品時,一定也在默默傳遞他的心聲,渴望有人收到他的訊息,藝術之神並不只知寵愛草間彌生這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