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我愛吃香椿芽,但今年春天事多,心思不在吃食上,想起來要吃的時候,吃香椿芽最好的時節已經過去了。

今年春天的雨水也多,往年前院的幾株風車茉莉和後院的素馨花盛開的時候,院子裏、小樓上都縈繞着幽幽的花香,而今年,風車茉莉和素馨花的香味全被連綿不斷的雨水打落到泥土裏去了。直至初夏到來,雨後的夜色中開始瀰漫夜來香濃郁的花香,才又勾起了我的食慾。

採幾串花蕾洗淨,迫不及待地打兩隻雞蛋炒了一碟,雞蛋金黃,花蕾翠綠,嚼之清甜嫩滑,吞食入腹,清爽的感覺頓時在五臟六腑中擴散,口中蛀牙的疼痛彷彿都減輕了。除了自小生長在南方並喜愛花草的人,大多數人是從《夜來香》這首歌中才知道夜來香這種花的。上世紀三十年代影后胡蝶唱的《夜來香》歌詞道:「賣夜來香/賣夜來香/花兒好/白又香/花香沒有好多時光……」繼胡蝶之後,影星、歌星李香蘭又唱了另一個版本的《夜來香》:「那南風吹來清涼/那夜鶯啼聲細唱/月下的花兒都入夢/只有那夜來香/吐露着芬芳……」兩首《夜來香》裏的夜來香都在動聽的音符裏散發着迷人的芳香。而對於「為食」又「識食」的廣東人來說,夜來香那一串串珍珠似的花蕾也像動聽的音符一般迷人。

清光緒年間,「嶺南水城」的揭陽人就已將夜來香入饌,並將之記入《揭陽縣續志》:「夜來香蔓生籬落間,一花數十萼攢簇而成,略似繡球花,作淺碧色,中有白毛。入夜始香,香遠益清,比夜蘭而韻稍勝。其含苞者,可作羹,燂湯尤妙。」若不是因我嘴太饞,急着吃,夜來香確實如揭陽人所記述的「燂湯尤妙」——滾湯要比炒着吃更加美味。妙的是,夜來香的花朵在夜晚綻放時的香氣可以把有高血壓的人熏得暈倒,但它的花蕾味道卻是淺淺淡淡的,無論是用瘦肉、雞絲或是雞蛋一起滾湯,都是清清甜甜的,只增色,不搶味。

當然,夜來香之於廣東人並不只是一味凡俗的吃食,它亦是雅致之物。

明清時,嶺南地區女子除了用其它地區常見的茉莉花、梔子花做簪花,多用夜來香、素馨花來裝扮自己,與王昌齡詩中的「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無異。被譽為嶺南畫派祖師的清代國畫巨匠居廉善繪花鳥,他對夜來香甚是喜愛,畫過《夜來香》與《夜來香·蜜蜂》、《夜來香·螽斯》,在他的《十香圖冊》中也有一幅夜來香,並款署《浣溪沙》一闋:「碧玉珊珊好訊遲,芳蹤除是晚風如,靈芸小字倩呼伊。萼綠花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星辰今夜最迷離。」

端午將至,龍舟雨開始斷斷續續地下起來,我又採了夜來香「燂湯」,在雨聲中,一面飲湯,一面讀書,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