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人大新聞學院成立55周年慶典上,成美、李東東等與人大同學合影。(文匯網北京傳真)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靜 凱雷 北京報道)記者22日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著名新聞學理論教授成美於5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成美教授著有《新聞理論教程》、《鄧拓傳》等,是中國新聞學理論研究的領軍人物、鄧拓新聞實踐與思想的研究專家。她任教逾40載,深耕新聞理論人才的培養,更歷經艱辛創辦少年新聞學院,她主張新聞有學,「學」在新聞之原理,「學」在新聞價值取向,她在教學中深厚的理論功底與強烈的新聞實踐性兼備,在學術研究中對馬克思新聞學原理的探源與開拓,令中國人民大學在新聞學理論研究領域始終走在中國高校前列。

成美1935年出生於江蘇南通市,1956年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1987—1988年應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等兩所高校邀請出國講學。在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期間,主要講授「新聞寫作」、「新聞學概論」、「新聞理論」、「新聞傳播理論研究」等課程,著有《新聞理論教程》、《鄧拓傳》、《鄧拓詩集詮釋》,在新聞理論教學和研究領域深耕不輟、卓有成就,在鄧拓研究和中國晚報學的研究方面做出開拓性貢獻。

成美主持編著的《新聞理論教程》,自1986年出版以來,多次重印和修訂,一直作為高校新聞專業的理論教材被廣泛採用,該書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西方的新聞理論和傳播理論作了科學的分析,對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作了系統的闡述,對我國的新聞工作的經驗教訓做了恰當的、切合實際的總結,她曾說「對於一個新聞理論教師和研究工作者來說,必須把立足在放在社會主義中國」。「經濟全球化、網絡媒介的興起等,傳統新聞傳播理論面臨嚴峻的挑戰,正像鄧拓所說:『歲月有窮願無盡』,我的博士生們都很優秀,他們思想敏銳、眼界開闊、精力充沛,一定會做得比我好。」

2006年在福州舉辦的鄧拓新聞思想學術研討會,《鄧拓傳》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成美教授(左三),時任福建日報常務副總編輯張紅(左一),新聞史專家王大龍(左四)等留影 。(文匯網北京傳真)

顧行、成美夫婦共同研究鄧拓新聞思想與實踐亦是新聞史上的佳話。顧行的前半生,因為編輯策劃《燕山夜話》欄目,成了當代著名報人;他的後半生,任北京晚報總編輯期間,為紀念作者,歷經十年艱辛,與夫人成美沿着鄧拓一生的足跡採訪,忠實地記述了鄧拓的革命生涯,寫就《鄧拓傳》。1962年,鄧拓寫有《卜算子 贈成美、顧行》:詩中有雲「四海為家萬里人,抱負沖霄志……..草地雪山都過了,哪怕風波起」;2022年,文匯網記者就鄧拓誕辰110周年之際訪問成美時,她講述鄧拓新聞思想與實踐,「事事關心天地間」的人民情懷,反對「關門辦報」的群眾路線,「簡明、科學、生動」的燕山夜話文風,稱讚鄧拓是中華民族的「新聞魂」,她關注當下傳播學術研究的癥結警惕脫離實際表達晦澀的取向,她亦支持鄧拓女兒鄧小嵐的提議在記協樹立一座鄧拓的雕像,希望新聞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向鄧拓學習。

2000年,成美教授發起創辦「少年新聞學院」,出任首任院長,邵華澤、楊偉光、陳錫添、徐心華、劉再明、王選、柳傳志等一批著名傳媒人士與業界名流支持並擔任專家委員會委員。 成美始終注重青少年新聞素質的養成 ,她說:「少年新聞學院的宗旨是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新聞,不僅會看新聞,更會寫新聞。培養他們辨別真偽、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品德,提高社會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

成美教授逝世的消息傳來,學界、業界紛紛追憶她的理論造詣與對待學生的溫情。一位新聞研究領域的博士生導師追憶:「成美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一課就在人大求是樓1310教室,她說,我叫成美,君子成人之美。隨後在黑板寫下了『成美』二字」。新聞學者許穎、劉海龍追憶求學時正是成美教授上的第一課,許穎說「成美老師是我們第一個專業課老師,她當年上課時就反覆強調,『新聞是一個專業』」。90年代,博士弟子劉小燕就形容「有想報考成教授博士生的學生私下問筆者,『成美老師是不是特別嚴肅?』我告訴她,如果你有幸立於成教授門下,你就會知道,成師不僅是一位嚴謹的學者,更是一位慈祥的長者」。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