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2025學年度韓國醫科大學招生定員即將確定,韓國政府和醫生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儘管雙方都承認有必要進行對話,但在關鍵前提條件上存在分歧,使得雙方難以立即展開談判。醫政雙方的互不妥協已導致此次醫生「辭職潮」持續超三個月,醫政對峙已將韓國醫療系統推至崩潰的邊緣。

政府敦促返崗 醫師拒不復工

據政府和醫療界消息,截至2月19日,韓國約有1630名住院醫師離開醫院。2月20日,這一數字增加至6183人。截至2月20日晚上10點,100家主要實習培訓醫院中71.2%的住院醫師(共8816人)辭職,7813人離崗。

根據韓國《專科醫師培訓及資格認證相關規定和實施細則》,如果實習住院醫師培訓中斷超過一個月,就必須接受額外培訓。如果培訓中斷超過3個月,即額外培訓時間超過三個月,取得專科醫師資格的時間將推遲一年。以2月20日為基準,大部分住院醫師必須在5月20日前返回工作崗位,才能獲得2025年的專科醫師資格。然而,截至本月20日,返回崗位的住院醫師總數僅為659人。這意味着實習住院醫師們即使明知將失去明年專科考試的資格,對個人未來發展造成重大影響,但仍然拒不復工。

21日,韓國保健福祉部副部長朴敏守在KBS廣播節目上表示,政府將按照原則對未執行復工命令的醫師進行暫停醫師執照等行政處分。他指出,每位醫師離崗的原因不盡相同,政府會在確認具體情況後進行綜合評估,並根據復工情況區別對待。

法院駁回醫療界訴求 擴招如期推進

5月16日,韓國首爾高等法院就韓國醫療界向韓國政府提起的「停止執行醫科大學擴招」申請作出裁決,駁回了韓國醫療界的相關請求。政府的醫療改革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法院表示,考慮到如果叫停擴招計劃,將對韓國民眾的公共福利造成重大影響,因此作出了駁回決定。首爾高等法院的裁決意味着,韓國政府推行的醫科大學擴招計劃將如期推進,相關工作將進入最後敲定階段。

韓國總統辦公室表示,法院的裁決證明政府推進醫科大學擴招計劃的緊迫性和合理性。增加醫科大學招生名額是解決韓國醫療資源不足、特別是偏遠地區醫生短缺問題的關鍵措施。5月20日,保健福祉部副部長朴敏守在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會議上表示,政府將在近期完成醫科大學擴招相關的所有必要行政程序。21日,他在KBS廣播節目上再次重申了這一立場。

韓國大學陸續通過醫科大學擴招計劃修正案

5月21日,釜山大學召開校務會議,通過了2025學年度醫科大學擴招計劃修正案。根據修正案內容,釜山大學從2025學年度起,醫科大學新生招生定員從125名增加到163名。雖然政府原計劃是增加75人,但釜山大學根據自主調整招生計劃的政府政策,決定減少50%的擴招名額,最終確定為163名。釜山大學校長表示,將2025學年度醫科大學招生名額變動事項盡快反映到校規中是國立大學的責任和義務,並強調將積極改善教育環境,確保新生學習不受影響。

同日,江原大學通過了將醫科大學新生招生名額從49人增加到91人的修正案,並計劃在22日向韓國大學教育協會提交審議結果。忠北大學將醫科大學新生定員從49人增加到200人。此外,慶尚國立大學計劃將醫科大學新生定員從76人增加至138人,22日將召開評議會,審議最終擴招計劃。

韓國教育部表示將於24日召開招生委員會,審議各大學2025年度招生計劃變更事項,並於30日公布結果。

醫政矛盾難以調解 對話缺乏共識

自今年2月初韓國政府發布醫科大學擴招方案以來,醫生「辭職潮」持續已超三個月,至今醫政矛盾仍然難以調解,對話缺乏有意義的突破口。綜合韓媒分析,韓國醫療界和政府難以進行對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雙方在利益和立場上存在衝突。政府認為增加醫科大學招生名額是解決醫生短缺問題的關鍵,而醫療界擔心此舉會導致醫療質量下降,並且更多醫生會選擇熱門科室(皮膚科、整形外科等),而忽視關鍵基礎科室(急診科、兒科等)。

其次,雙方缺乏有效溝通。醫療界批評政府在制定和推行政策時,缺乏與醫生團體的充分溝通和協商,未能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面對政府的單方面決策,醫療界通過罷工和抗議等方式表達不滿,要求政府撤回擴招計劃。而政府則希望醫療界參與政府的醫療改革討論,商議擴招方案。

第三,雙方之間長期存在的信任危機和歷史矛盾也加劇了當前的對立。醫療界對政府過去的一些醫療政策和承諾的執行情況感到失望,認為政府未能兌現改善醫生工作條件和待遇的承諾。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積累了大量的負面情緒,使得醫療界對政府的新政策持懷疑態度,增加了對話和協商的難度。

最後,政策執行中的法律和行政挑戰使得情況更加複雜。醫療界通過法律途徑試圖阻止政府的擴招計劃,儘管法院已經駁回了醫療界的訴求,但醫療界表示將繼續上訴,這使得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與此同時,政府通過行政命令強制醫生復工,並對不遵守命令的醫生採取嚴厲措施,如暫停執照等,這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緊張關係。

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韓國醫療界和政府難以進行建設性對話和合作,雙方需要更加開放和有效的溝通,以找到兼顧公共利益和醫生權益的平衡點。

一位30歲女性上班族告訴記者,不久前曾遭遇交通事故,但由於醫生罷工,急診室無值班醫生,值班護士只能提供有限的護理。最終該女士只能被迫輾轉幾家醫院,傷口處理嚴重延遲,目前仍在恢復中。她向記者說到,「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醫療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性,希望政府和醫療界能夠盡快解決問題,不要讓患者承擔醫政對立的後果。」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