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剛 立法會議員

在確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治基石,確保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中央接連推出一系列的惠港措施,香港特區迎來了齊心合力拚經濟、謀發展、促融合、惠民生的發展新階段。如何確保香港在新時期能夠一心一意謀發展,不僅需要社會各界同舟共濟合力謀發展,需要借重內地持續高質量發展火車頭之牽引,更需要借國家惠港政策之力與發揮「兩制」獨特優勢,群策群力,集思廣益,識變應變求變,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借力發力,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推動香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香港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在於變革與創新。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4月15日的講話中指出,「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勢,不能用昨天的舊思維解決今天的新問題,需要團結一致向前看,多用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解決面臨的問題。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

打破因循守舊惰性思維定式

香港經過百多年來的發展沉澱,在制度機制、特別是運作程序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順暢有效的運作模式。但也應看到,恰恰是這種穩定慣性的運作模式,使得社會整體運作按部就班,亦會養成管治者的因循守舊的惰性思維定式。世界在變,市場也在變,相應地思維及制度機制也要變。

由治及興是香港社會持續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也是「愛國者治港」必須承擔的社會歷史責任。借國家之力,發特區之力,固「兩制」之本,強特區之勢,集思廣益,順應大勢,善作善成,識變應變,履職擔當。全港社會各界更要同舟共濟,打破本位意識與階層界別行業利益藩籬,站在國家發展大局的高度與香港持續發展繁榮的深度,把握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契機,推動特區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把香港納入大灣區創新科技產業鏈中。在這方面,要充分發揮在港中資企業在內地的產業及人脈優勢,加大融合力度,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激活並優化香港的社會經濟要素。

特區管治者不僅僅需要各界集思廣益、建言獻策,更已邁出實質性的步伐,由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率領的考察團,正在南亞三國訪問,特區政府目前正就加入RCEP進行臨門一腳的最後階段談判,期望加快談判進程,早日加入中國與東南亞共同合作的高級自由貿易協定,讓香港在鏈接中國與亞太市場方面,繼續扮演無可替代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同時,也能夠鼓勵帶動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鞏固航運中心地位,提升香港特區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與國際地位。

對接國家惠港政策制定對接舉措

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鄭雁雄曾指出,堅持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揚名立萬的成功密碼、信心之源;發揮國際化優勢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由之路、康莊大道;善用國際化平台是香港服務國家的優勢所在、貢獻所在。國際化多元化發展,就是香港反思未來發展出路的焦點所在。只有充分發揮「兩制」的獨特優勢,繼續走國際化發展道路,香港才能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也才能創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際文化與藝術交流中心。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為例,在中央早前推出的惠港金融政策,包括中國證監會近日發布的進一步拓展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5項措施基礎上,香港需要推陳出新,制定更多前瞻性的對接舉措,拓寬金融業範疇,強化人民幣交易中心角色,才能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是我家,繁榮靠大家。香港的發展必然需要經過對過去的自我的「革故」,才能走出持續發展繁榮的「鼎新」之路。革故鼎新的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只要治港的愛國者能夠敢做事、善做事、會做事、能做事,東方之珠就會越來越閃亮,越來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