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與港樂攜手演出音樂會。 環球唱片供圖
◆法國五月藝術節上,牛牛將和心美合作帶來《琴笛和鳴》音樂會。 法國五月供圖
◆牛牛與指揮梵志登在演出後相擁。 環球唱片供圖
◆鋼琴家牛牛與香港管弦樂團的首張協奏曲大碟日前發行。 環球唱片供圖

鋼琴家牛牛6歲首次舉行獨奏會,9歲就簽約百代唱片公司,2017年簽約環球音樂,陸續推出多個專輯,是冉冉上升的古典之星。早前,他發表了自己的第10張唱片,亦是第一張協奏曲錄音,琴音裊裊,訴說柴可夫斯基筆下的細緻幽微與激盪磅礴。

年少成名,一直奔波在音樂的旅途上,會疲憊嗎?「去年是我演出的二十周年!」才26歲的他笑說,「我都很驚訝!但我完全沒有覺得疲憊,反而覺得這才是最幸福的一件事。現在的我覺得走上台才有了歸屬感,有回家的感覺。」

從柴可夫斯基聊到最近愛上的街舞,這位年輕的鋼琴家好像在古典的舊時光與摩登的當下間不停穿梭,對他來說,音樂無極限。 ◆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啊,柴可夫斯基

環球唱片所發行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與第六交響曲》,乃是2022年底牛牛與音樂總監梵志登所帶領的香港管弦樂團合作演出的兩場音樂會的實況錄音。這是牛牛個人首張協奏曲唱片,曲目包括廣受歡迎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和第六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對我來說,是通過音樂去表達一種寬厚的心胸。」牛牛說,「既有一種厚重感,又有一種很明亮的一往無前的奔放。但同時,還有最細緻入微的很柔情的樂句表達,等於說是把音樂裏面的種種表現都糅在一首作品中,發揮到極致。」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協,也是牛牛個人的最愛,「真的把交響樂團的每一個聲部都發揮到了極致,同時把鋼琴這個樂器也發揮到了極致。」不僅有數個片段可以讓鋼琴家盡情show off自己的技藝,又有令人感動的樂句不斷湧現,「比如第一樂章中的第二主題,還有第二樂章開頭的長笛,簡直如同天籟之音……」

牛牛說,從小這首曲子他不記得彈過多少次,但年少的時候更多是一種衝勁,「就是彈得很爽的一個炫技的曲子。」到了現在,他更想通過樂曲表達一種綿綿不絕的力量,「讓聽眾包圍在柴可夫斯基的溫暖的海洋中。」

現場錄音 舉重若輕

這張唱片也是牛牛第一張現場錄音的唱片,特意請來Phil Rowlands 擔任監製及錄音工程師,他正是港樂2019年獲《留聲機》大獎的《指環》四部曲歌劇音樂會實況錄音的錄音監製。回想當時的演奏現場,牛牛直說記憶仍然非常深刻。

「當時兩場音樂會都爆滿,2,000多位觀眾一起在文化中心的音樂廳中。」他回憶道,「現場錄音和錄音室錄音完全不同,錄音室錄音比較孤獨,自己坐在鋼琴前,錄音師在另一個房間,然後從早到晚。如果錄得不順只有自己消化。這次則不同,沒有無限的機會去重複,我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他分享在得知要錄音的半年時間中,自己不停練習的同時亦調整心態,不管在身體或是精神上都希望達至平衡。「這首鋼協也是比較耗體力的一首曲子,但我不想大家感到我彈得有一絲辛苦,我希望大家只是感到磅礡的衝擊感——不一定來自很強的樂句,有些很弱的樂句也同時帶來很強的衝擊。我一直調整自己的心態,到了演出的兩天反而沒有太多的顧慮。我覺得要彈好這首協奏曲,關鍵是要相信自己,給出自己的全部。」他也笑言整個過程中,特別感恩與港樂的合作,「Jaap(梵志登)好像父親般的角色,給我非常強大的支持,排練時始終讓我堅定內心的想法,他說:『你就這樣去做,我會全力配合』。和港樂這次也是第三次合作了,和很多團員都成為了好朋友,真的是很融洽的組合。」

鋼琴與長笛的唱和

牛牛說,人生經歷得越多,越感受到音樂是人生的必需品。好的音樂觸動心靈,就像他當時在台下聽港樂奏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來到第四樂章,莫名地鼻頭酸了。

疫情的停頓讓牛牛對人生與藝術有更多的感悟,在音樂會大多叫停的日子中,他開始有時間探索自己另外一大愛好——作曲。2021年,他發表了首支創作曲目《Hope》,2023年,在專輯《Lifetime》中又收入了另一首原創作品《Miss》,記錄生命中的感悟。即將到來的法國五月藝術節中的音樂會《琴笛和鳴》中,他所創作的《水》亦將被呈現在舞台上。牛牛說,自己的作曲較為偏向浪漫派的風格,未來他希望創作出如久石讓般具有觀賞性的曲子,打破大家認為現代音樂晦澀難懂的誤解。

《琴笛和鳴》亦將是牛牛與木村拓哉大女兒、長笛演奏家Cocomi (木村心美)的再次合作。牛牛形容,音樂會不僅會讓觀眾大飽耳福,還將大飽眼福。「到時舞台上會是很唯美的畫面,」他說,「曲目也很精彩,除了德布西、福雷、拉赫曼尼諾夫和普朗克等人的經典作品外,也會有我自己編曲的《梁祝》,我把它變成了鋼琴加長笛加弦樂八重奏。鋼琴有很豐富的音色,而當Cocomi吹出長笛時,是非常接近人心的、來自天上的聲音,和鋼琴配合就如同《梁祝》中男女聲的唱和。」

《琴笛和鳴》

日期:5月30、31日 晚上8時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賽馬會演藝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