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瓦龍新219國道「6666」里程碑。 作者供圖

良 心

通過大流沙後沿怒江河谷繼續往北,不到10公里就是察瓦龍鄉政府所在扎那村了。扎那村(現在已被稱為察瓦龍小鎮)在峽谷裏半山腰的一個坪壩上,很多新建築都是藍色的金屬房頂。遠看,藍色將那些傳統建築淹沒在了人們追求現代的錯覺裏。這裏位於察瓦龍鄉中部,原來只是梅里雪山西坡下怒江邊的一個藏族村,僅有100多戶人家。在這裏,運氣好可以看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怒江和其支流玉曲河在附近交匯。相傳,這裏原本是野獸橫行的無人區。梅里雪山眾神為平衡生態,從遠方引入「男左女右」兩條血緣(怒江和玉曲),交織孕育出吃苦耐勞的察瓦龍人。在怒江與玉曲河並流之地,只見渾濁發黃的怒江從左邊峽谷沖出來,玉曲河的清流從右邊的峽谷中匯下來,兩江合流後,左黃右綠(清)真可謂涇渭分明!怒江峽谷從這裏向西畫了一個直角,兩條河流在這裏神奇交匯,形成了江心獨特的風景。只見右手江心匍匐着一道山樑,如一條巨大的魚趴在水中。面向魚頭,左邊怒江,右邊玉曲,在魚嘴處合二為一,匯入怒江。有詩讚曰:「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山腰上有一座亭亭玉立的岩峰,彷彿是一位俏麗的女子。傳說這是卡瓦格博的女兒,在嫁到印度途中,經過扎那地面時,她被此處美麗的風光所吸引,流連忘返。結果天色大亮時,迎親隊伍不見新娘,只好空轎而歸。新娘子也變成了這座岩峰永遠留在了這裏……

察瓦龍是怒江邊的茶馬古道重鎮,玉曲河與怒江在察瓦龍交匯,同時沿河的兩條路也在這裏形成三岔路口,兩河沿岸居民在這裏交換物資。玉曲河通往梅里雪山北坡的左貢縣,河谷是一條深邃的裂縫,因道路難行,河谷深處幾乎與世隔絕。這就讓察瓦龍更像一道大門。從這大門往北的風景鮮為人知。察瓦龍也是從雲南貢山進藏的第一個鄉,在茶馬古道興盛的年代,察瓦龍的馬幫赫赫有名。每年秋季,察瓦龍人收完自己地裏的莊稼後便會趕着馬幫順怒江峽谷走三四天路程到雲南貢山,幫助那裏的獨龍族人運送所需的物資。與怒江峽谷平行、中間為高黎貢山隔開的獨龍江峽谷裏居住着獨龍族人,他們日常所需的糧食、衣物及藥品等日用生活品幾乎全靠馬幫運送。從怒江峽谷的貢山縣城到獨龍江峽谷有60多公里的崎嶇山路,馬幫單程需走整整三天,其中要翻越海拔3,800米的雪山埡口。就是這道兇險的埡口使獨龍江一年中有半年時間處於大雪封鎖之中。每年10月之前,馬幫就要將獨龍族人一年所需的物資趕在大雪封山之前全部運送進去,如果那一年氣候突變、大雪提前封鎖,馬幫有時會困在半山長達半年,人、馬皆會餓死或凍死。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只有藏族馬幫才敢涉足,因此每到秋季來臨之前,貢山交通管理人員就會主動聯繫察瓦龍馬幫。

由於察瓦龍地處滇藏交界的怒江峽谷,離西藏林芝察隅縣城、昌都左貢縣城和雲南貢山縣城距離都很遠,尤其是到所屬的察隅縣城需要翻越三座大雪山,若遇上大雪封山,便要繞道雲南怒江州的貢山或西藏昌都的左貢,因此察瓦龍長期以來都是滇藏邊界一個「三不靠」的「孤島」。2005年以前,察瓦龍不通公路,一切生產生活物資均由馬幫承擔運輸,全靠雙腳走天下。走騾馬道、攀岩壁,過吊橋、坐溜索,手腳並用甚至爬行,是察瓦龍人過去進出村的常態。2009年10月之前,從察瓦龍到察隅縣城不通車,且需翻越3座大山,沿途地質災害隱患很多。行車只能繞道經香格里拉的滇藏或川藏線,奔波千餘公里才能到察隅縣城。以前這裏藏民的收入主要靠馬幫,副業是打獵挖草藥,吃糧靠種青稞。由於道路難行,電線和通訊設施很難架進這裏的深山峽谷,加上乾熱缺水,基礎設施滯後,雖察瓦龍有風景獨特的峽谷風光帶,且有「梅里雪山後花園」之稱,但一直受困於基礎設施,令人望而卻步。察瓦龍的發展舉步維艱,精壯勞動力不斷外流。

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進展,西藏同周邊和內地的交通越來越方便順暢。很多過去難以翻越的山口,已經通了隧道,過去的天塹已經變成通途。自駕進藏遊很快成為熱門,現有的八大入藏線路中有6條成為大熱:穿越兩大無人區的109青藏線;號稱「世界屋脊中屋脊」的219新藏線;人稱「此生必駕」的318川藏南線;「人文景觀大道」317川藏北線;「風花雪月」滇藏線,和經過察瓦龍進藏的丙察察線。丙察察線是指從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丙中洛鎮,經西藏靈芝市察隅縣的察瓦龍鄉,到察隅縣城的公路。丙察察線雖然是距離拉薩最近的進藏公路,但也曾經是最爛又險的公路。這條在滇藏交界的怒江大峽谷中行駛的路線上,不僅曾經幾乎是全程「炮彈坑」「搓衣板」路面,而且路邊山崖上時常會有泥石流和落石傾瀉下來,加上異常乾熱,越野難度很大,只適合純粹的越野玩家。因此一度是專業越野玩家的自駕之路。近幾年西藏自駕遊越來越火爆,驢友們對其他進藏線上的風景審美已經疲勞,迫切想領略丙察察沿線怒江峽谷未知領域的風光。丙察察線上的爛路也逐漸被柏油路替代,路上的自駕遊車逐年增多。到梅里雪山地區騎車、徒步、轉經的人也越來越多。察瓦龍更加熱鬧起來。

丙察察線開通後,昔日「三不靠」的察瓦龍已經變得四通八達,成為了「西藏的東南大門」和丙察察線進入西藏境內的首要之地。進入21世紀之後,活躍在獨龍江、丙中洛和察瓦龍一帶的馬幫成為我國最後一支馬幫。近年來,這最後一支馬幫也隨着獨龍江公路的修通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與此同時,因為梅里雪山主峰、「雪山之神」卡瓦格博峰在察瓦龍境內,每年有許多遊客和大量虔誠的藏傳佛教信徒前來走外轉經路。察瓦龍在河谷坪壩,海拔不高,氣候宜人,四季溫和,日照充足。多數自駕友和朝聖者會選擇在察瓦龍住宿,補充給養,養精蓄銳,以完成下一段路程。察瓦龍不僅逐漸成為丙察察線上的重要補給站,同時又成為梅里雪山外轉經西藏境內的重要驛站。來察瓦龍的遊客越來越多,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使梅里雪山西坡下的扎那小村變成了頗具規模的察瓦龍小鎮,不僅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酒店餐廳和商業服務網點,還有一個巨大的免費露營地。察瓦龍小鎮最熱鬧的地方是一所寄宿學校。課間鈴聲一響,孩子們在操場的嬉笑打鬧,讓偏僻的察瓦龍終於有了跟上時代的節奏。學校居然還有一座逸夫綜合教育樓,由此看到我們香港邵逸夫先生的慈善事業像春雨般潤物又無聲。

從前年開始,國家又整合了一條聯通我國西北和西南地區的新219國道。新219國道北起新疆北部的喀納斯,南至廣西海濱的東興市,途經新疆、西藏、雲南和廣西四個省區。全長約10,065公里,是我國最長的國道。這條路線穿越了多種地形和景觀,從海濱到雨林,從雪山到戈壁,從沙漠到草原,景觀和人文特色豐富多樣,展現了中華萬里河山的壯麗景色。新219國道不僅是連接中國西北和西南地區的邊境公路,也是一條世界級景觀大道。美麗景色和豐富文化吸引越來越多的自駕遊愛好者和騎行者。「丙察察」是新219國道上的精華段之一,察瓦龍小鎮剛好是新219國道上的6,666公里處。察瓦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藏東南交通樞紐。

聰明的察瓦龍人挺會利用資源,在6,666公里里程碑附近建造了一個「6666」大順廣場,還豎起了「6666」大順石「碑」,凡是過往察瓦龍的人必定都來此「打卡」,誰不想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