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中俄文化年」開幕式暨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專場音樂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中俄兩國藝術家聯袂呈現精彩文藝演出。 中新社

16日凌晨4點多,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專機就迎着清晨的第一道曙光,抵達首都國際機場。2012年以來,中俄元首在雙邊和多邊場合會晤超過40次,引領着高水平、高質量的中俄關係。

建交75年來,中俄關係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兩國共同找到了大國相處之道,攜手走出了一條大國、鄰國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嶄新道路,成為當今世界大國和互為最大鄰國關係的典範。75年來,中俄雙邊關係定位不斷提升,達到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一歷史最高水平。中俄關係的發展並非權宜之計,也不受一時一事影響,而是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獨立價值。

政治經貿文化全方位合作

在政治安全上,中俄長遠戰略利益、發展利益一致,對以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為基礎的世界秩序和地區穩定具有相同和相似立場,雙方政治互信持續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不斷加強。

在經貿領域,中俄互利合作優勢互補,雙方經濟結構互補、市場互補、技術互補、勞動力互補,2023年,雙方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400億美元,提前超額實現兩國元首確定的貿易目標。中國連續13年穩居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俄羅斯在去年中國貿易夥伴國的排名升至第4位。

在人文交流方面,如今民間交往早已是熱情高漲。在中俄邊境,俄羅斯民眾「組團」逛早市,包子配啤酒,品嘗豆漿、茶葉蛋、雞蛋漢堡……接連衝上熱搜。同時,去年中國赴俄遊客數超過47萬人次,在俄入境遊所有國家中名列首位。

始終視彼此為優先合作夥伴

中俄關係具有獨立自主的價值,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之上,不受第三方的影響。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衝擊,地緣政治持續緊張,各種干涉、制裁、「脫鈎」之風興起,但中俄始終視彼此為優先合作夥伴,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始終恪守《聯合國憲章》、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兩國合作在各領域取得的成就,折射出的是中俄兩國互利合作的強大韌性和廣闊前景。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共見記者時所言,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經過75年堅實積累,中俄兩國世代友好和全方位合作已經匯聚成雙方不畏風雨、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

今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在北京召開,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今年初,俄羅斯也發布了今後六年俄羅斯的發展任務和舉措,普京不久前也公開表示要建設一個嶄新的俄羅斯,使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更具吸引力、更加高效。站在建交75周年的新起點上,相信中俄未來一定會繼續攜手,互利合作,更好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為世界繁榮穩定貢獻更多正能量。◆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