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將於本月29日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勞資雙方都支持草案內容。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表示,無論大判抑或分判商,業內付款一向有拖欠的情況,故已經就機制商討多時,近一兩年就立法方案達成共識,而工程一般每月找數,拖欠甚或不合理剋扣款項,會對承辦商構成資金壓力,法例將有助盡快解決爭議。香港建造業總工會也認為,條例有助減低工人「有汗出、無糧出」的風險。

有例可循 苦主申訴有門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本地工人就業情況關注組」召集人周思傑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以往工人被拖糧只能去拉橫額或向工會求助,申訴過程非常被動,如今變成有例可循,苦主可循申訴渠道追討,這是莫大喜訊。」

他認為,建造業拖糧問題歸根究底是業界存在三判、四判現象,一旦上家承辦商拖數,處於最底層的工人率先成為犧牲品,變成工人「有汗出、無糧出」。

周思傑表示,拖欠金額由數萬至逾千萬元不等,然而每當工人被拖數,只能無奈向工會求助,再由工會代表出面找二判、三判協商。談判能否成功,很視乎對方取態,若雙方僵持不下,即使工人據理力爭仍是食「閉門羹」。如今草案有助建立清晰的審裁機制,以審裁方式公平處理糾紛,對分判商及工人有更大保障。

商會:助解決拖款老問題

香港建造商會期望《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可早日落實,促進業界健康發展,有助解決多年來拖欠工程款項的老問題。 由於建造工程經常涉及大量資金流動,包括採購工程物料、支付工資和其他費用,中小型承建商往往因任何一方延遲付款而承擔流動資金不足或債務風險。

該會認為,有關修訂將移除不公平的付款條款,並規定付款方須在收到申索方申索後,法例指定時間內作出回應 ,並設有迅速審裁機制。當業界的資金流獲明顯改善,對行業發展、業界運作、加強對工人的保障,以及提升行業形象也有裨益。

劉國勳:保障各層分判商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劉國勳對草案表示支持。他表示,在香港工程數目未來數年仍處於高水平的情況下,條例可減少建造業界拖糧問題,減低工程因工人被拖糧而延誤、投標者就拖數風險提高標價的情況,為工程控制建造時間和成本,期望條例可盡快實施,並全面涵蓋公、私營工程。

他指出,現時工程的三判、四判容易在上游拖數影響下,出現需要「貼錢開工」的問題,今次條例將訂明禁止使用「有條件付款」的條款做法合理,對各層分判商均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