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周三(5月15日)遇刺,是自2003年塞爾維亞前總理金吉奇遇刺身亡以來,歐洲首次發生國家領導人遇刺事件。英國政治專欄作家、牛津大學前歐洲現代史講師阿爾蒙德稱,菲佐遇刺事件令人聯想到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成為一戰導火線,今次事件在歐洲政壇的微妙時刻發生,政治暴力很容易引發破壞性的混亂。

阿爾蒙德分析稱,斯洛伐克是歐盟與北約成員國當中,向烏克蘭援助軍火的前線國家之一。斯洛伐克庫存的多數武器、彈藥和零部件都屬於前蘇聯制式,能夠滿足對烏軍援需求。但屬親俄派的菲佐不支持對烏軍援及對俄制裁,呼籲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談判解決俄烏衝突,「烏克蘭和盟友們會擔心,菲佐旨在透過阻止歐盟對烏軍援,令烏克蘭陷入絕境。」

歐議會選舉提高警惕

阿爾蒙德還稱,西方國家非常擔憂菲佐在外交事務上,對俄羅斯態度友好,按照歐盟現有制度,斯洛伐克在外交政策上擁有否決權,「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一樣,菲佐是歐盟部分成員國的『眼中釘』。」

歐洲議會下月舉行選舉,多名參選者都會外出拉票,阿爾蒙德指出,菲佐遇刺事件應當令各國提高警惕,「如果長期以來,外出拉票的政客面臨的風險是雞蛋和拳頭,那麼現時對刀槍的恐懼會困擾他們。」阿爾蒙德警告,歐洲政府首腦遇刺的事實,足以令歐洲國家處於戒備狀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仍在我們面前,我們面臨真實的衝突外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