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虎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馬靜 北京報道)甲烷污染對氣候變化構成的威脅已經引起世界各地深切關注,而在甲烷排放方面的國際合作迫在眉睫。美國環保協會(EDF)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秦虎日前接受大公文匯專訪時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問題,因此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來應對氣候危機,國際合作無疑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中美之間合作至關重要。

秦虎在採訪中表示,甲烷的溫室效應在20年的時間尺度內,是二氧化碳的84倍,在100年的時間尺度內,是二氧化碳的28倍。有效控制甲烷排放不僅是減緩全球變暖速度的有效方法,更是未來十年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所在。

目前全球氣溫仍在上升,去年已經接近1.5攝氏度,控制甲烷排放對於控制短期的溫升速度具有重要意義。另外甲烷本身是一種能源,回收和利用甲烷具有經濟效益,它的控排成本相對較低。根據研究顯示,約50%的油氣設施甲烷控排可以在零成本下實現,在一定條件下,利用現有技術就可以實現化石燃料領域50-80%的甲烷控排。

他提到,從國家、企業到公眾,人們對於甲烷控排問題愈發關注。從國家層面來看,150多個國家加入了「全球甲烷承諾」倡議,旨在實現2030年甲烷減排30%的目標,並為此加緊制定甲烷控排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國際社會也在積極開展合作,通過國際組織和協議推動全球甲烷控排行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是全球甲烷的重要推動機構。企業也在積極行動。去年COP28期間,全球50家石油和天然氣企業簽署了《石油和天然氣脫碳章程》(OGDC),這是迄今為止參與國家石油公司數量最多的脫碳倡議。中國的油氣企業也相繼制定了甲烷控排目標和行動方案。 2021年,「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成立,目標是到2025年將成員企業的天然氣生產過程甲烷平均排放強度降至0.25%以下,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并力爭到2035年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秦虎特別提及,公眾對甲烷控排的支持度超出想像。全球甲烷中心一項近期開展的針對17國民眾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佔比82%)支持採取行動遏制甲烷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而這一比例在中國超過90%。「這說明民眾對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十分關切,他們希望在公共政策層面進行有意義的變革,支持本國政府採取行動,以實現甲烷控排,從而更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

如何利用經濟手段激發各方落實甲烷控排的積極性?秦虎表示,為甲烷控排融資是各國甲烷控排議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投融資環境、政策與機制將有助於加強激勵企業控排,提高企業自主控排積極性。甲烷控排的經濟手段有很多選擇。除了傳統財政補貼手段外,稅收和一些新興氣候投資手段也逐步被納入考慮範圍。中國在去年頒布的《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中也明確提出要創新完善經濟激勵政策,鼓勵甲烷排放控制工程項目開展氣候投融資。

談及中美兩國在甲烷控排方面合作,秦虎表示,兩國合作至關重要。他介紹,最近一段時間,兩國在甲烷控排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去年11月兩國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其中明確了甲烷控排方面的合作內容和落地實施機制,為控排行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美甲烷控排的工作組也已經開始工作。近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上任以來首次率團赴美,雙方決定在部署控排技術、建立或完善各自MRV體系和標準推動方面開展雙邊合作和能力建設,以實現在21世紀20年代期間甲烷控排或減排的目標。這些都為全球甲烷控排工作釋放了積極信號。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