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蔚 立法會議員 註冊社工

連日來,社工註冊局的管治問題引起公眾關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批評註冊局行徑和決定嚴重偏離,社工註冊局主席伍銳明卻認為孫玉菡或有誤解,並要求與對方會面,孫玉菡回應事件時重申,他已指出社工註冊局的問題,又認為他所擔憂的問題不涉政治,而是註冊局有否「用好公權力」。社工行業初衷為市民福祉和公共利益服務,國家安全亦是社會福祉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工註冊局有必要加強管理,切實做好社工註冊「守門人」,確保社工行業能夠理性專業地履行職責,保護國家安全、造福市民。

社工是一門致力於提供社會服務,促進個人、家庭、社區和群體的福祉和社會正義的專業工作。因此社工註冊局就是市民的「守門人」,負責監察社工質素、保障公眾利益。有人認為,社會工作本應不涉及政治,但筆者認為,若然今時今日仍然有國家安全爭議,改革便是勢在必行。試問,市民怎能放心讓一個有暴動罪案底的社工從事青年工作?更別說以多數票通過委任一名正在由法庭處理其暴動罪控罪的社工,加入註冊局的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並以「無罪推論」作為解釋。

既然改革毋庸置疑,筆者認為可從兩方面着手。

首先架構組成問題。現時的15名成員中,由註冊社工選出、特首委任,以及社會福利署署長或其代表的人數分別是8:6:1,意味着社工代表始終為最多數,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也能「拖得就拖」。為解決有關問題,社會有聲音建議增加委任人數比例。筆者則認為,既然是行使公權的機構,可參考各校董會做法,加入一定比例的立法會議員,除了應對現有人數不均的情況,亦能監察註冊局運作。

「社工牌照續期」則是另一個需要改革的地方。註冊局可以審續牌、釘牌、註冊,但很多時候卻是閉門審議,也沒有其他部門第三方審查。據了解,部分人即使干犯例如襲警、暴動等嚴重罪行,但仍以「多數票」同意下繼續做社工。有人甚至在服刑期間,依然可以成功通過網上申請續牌,可說是極不合理,有關審批準則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不過,現時註冊局在審批續牌社工時,亦難以對其背景有全面的審查,往往只能通過Google搜索有關姓名來確定對方資料。如果能新增設一個數據庫,註冊局便能清楚知道社工的資料,相信對審查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

部分社工認為,只需努力服務好市民,其他事情就可以不聞不問,但連日來的事情發展,提醒社工行業有需要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政府有需要推出專項基金予非政府機構,透過國情研習課程及國情班,讓業界認識國情,在從事社會工作中,多宣揚愛國愛港精神。

新時代下,各方應該和衷共濟,達成共識齊心解決問題。社工行業是為社會福祉和公共利益而存在的,而國家安全也是社會福祉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和社工註冊局應該共同努力,建立合適的管理機制,提供培訓和支持,確保社工行業能夠理性專業地履行職責,同時保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福祉的利益。社工本身也應該主動積極地提升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並將其融入到實際工作中,以更好地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