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沙 作者供圖

良 心

大流沙路段在察瓦龍南行9公里處的怒江邊,距離雲南怒江州丙中洛鎮約70公里。近距離觀看,這一片山體岩壁裸露,面目猙獰。山坡上鋪滿了大如拳頭、小如鳥蛋的石塊。碎石主要是堅硬的灰色石頭。令無數人「談之色變」的是,稍有風吹草動,大流沙面上大片的堅硬銳利的石頭,隨時可能從高高的陡坡上飛滾而下,在極速的滾動中又互相撞擊成碎石,並發出令人心膽俱裂的隆隆聲。若人車路過,車會被砸成碎片,人會被壓成肉漿。因此大流沙原來的名字當地人稱之為「飛沙坡」、「滾石坡」或石瀑。後來起「大流沙」這個浪漫的名字,是因為遠處遙望,看上去這一片好像流動的沙子,壯觀大氣,給人以一瀉千里、勢不可擋之感。

說起大流沙,大家就會想起《西遊記》中描寫的大流沙。玄奘(唐僧)「偷渡」出涼州後,曾在一片長達800餘里的大沙河中走了7天7夜,當地人把這片死亡路段稱為流沙河或者大流沙 。在絲綢之路的歷史上,「流沙河」是確實的極為恐怖的存在,只不過它不是一條河而是一片戈壁。這裏環境惡劣,「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玄奘在此經歷了極度的危險,包括迷路和斷水,最終在昏迷中得到了大神的提示,才得以找到水源並走出大漠。據說玄奘昏迷中所見的大神,就是中國神話傳說裏和寺院山門中「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拿雨傘的天王)。這個大神,也就是《西遊記》中所說唐僧在流沙河收的三徒弟沙和尚的原型。

關於察瓦龍這段大流沙的形成,也有一些神話傳說。相傳,大流沙地段原是梅里雪山的心臟。很久前有一條魔鬼幻化的巨蛇欲吞噬這顆心臟。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之一的無敵降魔戰神(海拔6,365米的馬兵扎拉旺堆峰)及時趕到,用神力把巨蛇化成了山丘封印。不幸的是「心臟」被巨蛇的牙齒劃破了,流出的血變成了有詛咒的飛石,一旦風吹草動就會飛出來禍害行人。另有一個故事說,大流沙是梅里雪山的唾液,用以驅趕一心想吞食梅里雪山心臟的妖化毒蟒蛇。梅里雪山所吐的沙石形成了流沙瀑布。

大流沙實際上是一種常年的地質災害,它的形成是因為地處熱乾性河谷,岩石風化嚴重。大流沙是從梅里雪山的西南坡上滑瀉下來的,整個山坡高約3,500米,坡面全長至少2,000米,寬約1,000米。這座山風化比較嚴重,從上往下看,只見地質結構很差的山體岩壁裸露,一堵巨大的白沙流裹着巨石,猶如瀑布般直瀉而下,直插怒江而來。一片山體上漏斗狀的白色流沙如同冰川般垂到路邊。最危險的飛石區長200至300米,坡度很陡。遠遠望去,就像一幅巨大的灰白色扇面緊貼着山體,劍形般的前端直達山腰,垂直落差高達三四百米。這一大片滾石坡的中間一片是大流沙最危險的主體,正處於活躍期。平常大流沙面溫順地靜止在山坡上,成了一道風景,但是一旦颳風下雨,特別是雨季,滾落的流沙和石塊,就成了這段公路上最恐怖的關卡,經常有人車在這裏被石頭砸進怒江。

為了安全通過大流沙這個兇險路段,當地人的經驗是,通過時要安靜快速,絕對不得鳴笛,絕對不得大聲呼喊,絕對不能停車拍照,以免震動坡上滾石從天而降。最安全通過的時段是每天的上午,因為每天下午發生滾石的概率要遠遠大於上午。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來自氣象和環境的影響。大流沙和頂部岩壁朝向正西,每到下午太陽光就會直射大流沙和頂部岩壁的正面。陽光的長時間照射加熱,導致岩壁岩石膨脹崩裂脫落。而上午陽光則不會直射到大流沙和頂部岩壁,因此岩壁岩石和流沙面的石頭崩裂脫落概率就比較低。大風和聲音的振動也會疊加引發滾石。據當地藏民介紹,這裏每天下午三四點鐘開始起風,下午5點至晚上7點風沙最大。一旦起風,就可能導致坡上大小飛石從天而降,流沙滾滾下衝。大石頭在飛速滾落的途中被撞成碎石,有的落在陡峭的石坡上繼續滾下來,有的狠狠地砸入怒江。如果砸到車,輕則砸爛車體,重則直接撞入怒江之中。沒有修公路以前,這段路又窄又沒護牆護欄,是茶馬古道和轉經路上最嚇人的「死亡路段」,經常有人馬被砸進怒江。短短200米路,曾經吞噬了不少鮮活生命。

快到大流沙路段時,路旁有個藍色的牌子,上面是醒目的危險警告。越接近大流沙路段,司機和車上的人就越緊張,其實這時才上午10點多鐘,叫人緊張的只是聽過的故事和傳聞。車子漸漸駛近,順着車轍慢慢向前顛簸,但見整個路面都被山上滾落的白色石頭覆蓋,右面坡下是鋼筋混凝土砌得厚厚的護坡基座,石砌的圍牆足有4米多高,還有粗大的鋼索鐵網。左面的怒江邊也有砌起來的很多水泥護墩。圍牆、護墩,再加鐵網,顯然都是想攔住那些不期滾下的沙石,但是,這些設施似乎根本就不是那些沙石的對手,它們早已被打擊得傷痕纍纍,尤其是江邊很多水泥護墩都被滾落的流石砸成了光禿頂。大如藍球的圓石頭遍地都是。路就是一大攤拳頭大小的石頭被來往車輛碾壓出的兩道槽,所有的車輪只能在槽子裏走。一些路段由於塌方和滾石的不斷滑落,已堆積成為一個個路面的大斜坡,路面本身僅僅只有一車之寬,當車輛通過斜坡路面時,整個車體會向懸崖一側形成非常大的傾斜度。在不遠的水流湍急的怒江轉彎處,有幾台施工機械停在那兒,顯然是在待命隨時搶修滾石破壞的路段。看到車外江邊還停放着的被砸爛的車輛,更是令人膽寒。

據常走此道的老藏族司機說,在通過大流沙路段前一定要認真觀察,確認沒有塌方跡象時,才能保持着車距和速度,一輛跟着一輛小心地通過大流沙。再者就是,如果在流沙處陷車了,一定要趕快棄車逃離,躲到護坡下。通過這段路時,司機必須全神貫注,四肢並用,兩手緊抓着方向盤,雙腳也用心蹬着下面,隨時準備緊急剎車。正駕駛只看前面的路,由副駕駛注意觀察兩邊,特別是右側流沙情況。

過了大流沙,依然在顛簸狹窄的路上一直沿怒江繞行。有人說去察瓦龍的公路是真正的「顛髒」(滇藏)路。同樣是怒江流域,西藏同雲南雖然相鄰,但地貌變化很大。雲南地界是植被豐富的森林,可接近西藏察瓦龍乾熱河谷地帶,植被逐漸減少,風沙逐漸加大,空氣逐漸乾燥,就像進入荒漠地帶。怒江峽谷更加深切,兩岸地質為風化嚴重的碎石,山體破碎。車子左搖右擺,左側的車輪幾乎從路的邊沿碾過,下面就是深深的怒江峽谷。車子顛簸在這樣的路上,路好像特別長,永遠走不完,轉過一個山嘴,又是一個山嘴,轉得人頭暈。

好在從大流沙往北不到10公里就是察瓦龍鄉政府所在的扎那村。過了大流沙區後,沿途看到的仙人掌越來越多。乾河谷中的仙人掌十分高大,絕對可以叫仙人樹,樹幹粗壯,厚大的葉片上生長着許多誘人的紅色果實。它們默默地站在道路兩邊,像是張開懷抱的人歡迎我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