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遠希望,「工傷復康計劃」能夠縮短工傷時間限制。受訪者供圖

從事飲食業超過20年、現年52歲的粵菜師傅陳新遠,對勞工處擴展工傷復康先導計劃至涵蓋飲食業「舉腳贊成」,「這一行很辛苦,意外受傷很常見。我自己都試過兩次頗嚴重工傷,每次都要個多月才痊癒。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實在太長,也幾乎不安排覆診,最後都要自己花很多錢睇跌打!」

陳師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先導計劃能讓工傷僱員獲得及時治療,康復時間快很多,也節省不少錢,但認為須工傷6星期以上的門檻太高:「飲食業輕傷多,嚴重工傷少,通常就幾天到約一星期。須至少工傷6周才符合資格,等於把絕大多數工傷僱員攔在資助範圍外,幫助十分有限,如果兩天起即能受惠就差不多。」

談到他過去兩次嚴重工傷,陳師傅仍猶有餘悸,「大約十年前,有次持鍋炸魚時不小心潑出滾油,成隻左手立刻燎起很多大泡,同事立刻替我叫救護車,最終入東區醫院住咗3天才出院。」

他形容燙傷最痛,而且很難痊癒,「雖然可以出院,但左手還是包得像隻糭,要定時換藥,惟醫院只給了一些藥,更沒安排我覆診。」無奈之下,他只好自行向中醫求診,足足拖了個多月才基本痊癒。

第二次較嚴重工傷發生於約六七年前:由於廚房地面濕滑,陳師傅一個錯腳跣倒,右腳踝嚴重扭傷,但這次他沒去公立醫院,「明知醫院要輪排很久,也頂多給點藥擦擦,還是自己去看跌打好得快。」看跌打的診金連同煲中藥及敷藥的費用,每次都要五六百元,足足覆診十多次、治療個多月才康復,共花費七八千元,令他十分「肉赤」。

「每次受傷就唔見一大筆,唔肉痛就假。政府診所好難預約,𠵱家去公立醫院睇急症都好貴,仲要等一整日。有先導計劃就好得多。」陳師傅說。◆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