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lson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書蘭 攝
◆Anthony Michel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書蘭 攝
◆陳先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書蘭 攝
◆Kiko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書蘭 攝
◆陳小姐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書蘭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書蘭、藍松山)據初步統計顯示,一連兩日「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共約4,900人次參與,網上直播觀看次數超過13萬,同步舉辦的「機遇匯人才博覽展」有超過8,600人次入場,超出預期。多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參加博覽展的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背靠祖國,多元的生活環境,簡單稅制,法治健全等都是吸引他們來港、留港的關鍵因素,他們希望香港能進一步宣傳自身,吸引全球更多人才。

來自加拿大的Nelson表示,自己在初創公司任人工智能產品經理,參觀今次展覽是想了解如何移民到香港,以及外國人在香港有哪些類型的機會。

他認為,香港是個宜居又宜業的城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稅率很低;二是法治健全,社會高度安全;三是作為創新中心,不僅是東亞的創新中心,也是全球的創新中心。他早前曾探討了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發現香港特區政府比其他地方推出了更多引進人才措施,具備一定的吸引力。

來自法國、已經來港發展7年的Anthony Michel表示,自己在香港從事資訊科技和創新領域,曾經在法國、愛爾蘭、英國三個國家的首都工作、生活過,雖然那些地方都是像香港這樣的大都會,但它們的多樣性卻遠不及香港。

建議政府宣傳香港生活質素

他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該着重宣傳香港的生活質素,例如,在香港可以整天都被摩天大廈包圍,但只需乘搭小巴40分鐘,就可以到達海灘暢泳,或者在郊野公園徒步登山幾個小時,這都是香港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可惜很多其他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希望官方能夠多些宣傳。

來自成都的陳先生表示,自己從事電子遊戲開發專業,已來到香港兩個月,正在香港找工作。他認為,內地城市例如深圳的科創產業近年高速發展,而一河之隔的香港經濟以金融、地產為主,相信很多行業未來可能也有機會升級轉型。他相信發展創科大有可為,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加大力度支持。

來自南京的Kiko表示,自己從事對外漢語專業,覺得香港是個種族多元包容的國際大都會,譬如有很多非華語學生等,覺得這些學生都應該會對學習漢語感興趣,希望在香港找到漢語教師等工作。

她坦言,香港有很多人才,競爭很大,尋找工作是挺有難度,但香港卻有很多協助求職者的平台,就業發展前景也很好,自己會繼續努力探索。

新加坡永久居民陳小姐表示,自己今年來港從事媒體及文化教育,參觀今次展覽是想了解人才在香港的機遇,然後告訴身邊朋友。她表示,香港背靠中國內地,隨着中國已經崛起,全世界都認識到中國的發展,很多人才都希望來到中國發展,尋找機遇,而這也增加了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

她認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的必然出路,相信香港、內地的文化、經濟可以優勢互補,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