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投資推廣署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成功引入45間生命健康科技重點企業落戶香港;粵港澳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連同香港和澳門,昨日簽訂《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服務合作備忘錄》,加強人才交流和合作。企業和人才是互相成就的兩個發展要素,政府努力「搶企業」的成效持續浮現,讓人才有更多施展才華的舞台。香港在發展產業和善用人才方面,要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互相借鑒有效措施,積極打通人才流動的各種障礙,共同打造大灣區人才高地,促進新產業繁榮。

45間生命健康科技重點企業中,業務包括藥物、疫苗、基因、細胞等先進治療及分子診斷等,預計總投資額65億元,可為本港帶來3,200個就業機會。這彰顯特區政府「搶企業」戰略的成績,為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陸續有知名創科企業來港發展,有利創建本港產業生態圈,形成集聚效應,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及相關人才落戶香港。

這些企業之所以選擇落戶香港,看重的是香港「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希望研發成果可以同時獲得內地和海外的認可,便利企業同時進入兩個市場。政府要積極為落戶的企業提供各方面的支援,包括初創配對基金、投資回贈、扣稅等優惠措施,以及為企業搭建與本地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平台,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在香港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有企業代表表示,他們現時遇到的阻礙是難以聘用到合適的人才。作為新落戶的企業,在香港本地知名度不高,較難吸引優秀的專才包括新來港人才,政府要主動作為,架設一個雙向人才配套平台。通過這一平台,企業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本地人才資源情況,而人才也可以更加清晰了解到各企業的招聘需求和職業發展前景。這將有助於實現企業和人才的雙向奔赴,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整體發展。

吸引企業落戶香港是大灣區合作的重要基礎,更為關鍵的是要將這些企業的研發優勢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成熟產業鏈和廣闊市場相結合,建立完整的產業集群。這將有助實現創科研發成果的成功轉化和落地,創造巨大的經濟效應。為此,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需要在企業和人才服務方面加強合作和交流,共同打造大灣區人才高地。

今年1月,粵港兩地簽署了人才合作框架協議,致力於加強人才培養、交流等多方面的工作。昨日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又與港澳簽訂了《合作備忘錄》,為三地的跨境人才合作提供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香港在「搶人才」方面有着國際化、普通法、低稅率等固有優勢,而內地在「搶人才」方面則有着政策靈活、大手筆補貼、服務全面等可借鑒之處。兩地可以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推動大灣區產業與人才的共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