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李宇軒、「攬炒巴」劉祖廸及陳梓華成為黎智英的攬炒「馬前卒」,不但通過所謂「重光團隊」(SWHK)發起全球登報文宣行動,更成立「美國線」、「英國線」和「日本線」,與一眾外國反華政客勾結,推動「制裁」中國及香港特區。李宇軒曾前往美國與所謂的美國「香港民主委員會」(HK Democracy Council)創辦人朱牧民、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Todd Young及Ted Cruz會面。李宇軒經朱牧民向美方交出由「重光團隊」製作的「制裁名單」,推動美國對中國及香港特區實施「制裁」。

推「重光」加入英反華政客組織

據庭上供詞,2019年9月9日,黎智英的助手Mark Simon安排李宇軒與來港的時任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其職員Scott Sciretta及美國駐港澳領事館職員Alan Brinker見面。Mark Simon着李在會面時集中國際游說,向美國政客指控所謂的「警暴」。

在所謂「英國線」,李宇軒搭上英國上議院議員奧爾頓(David Alton)及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Luke de Pulford),還曾安排陳梓華在倫敦與「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見面。

與黎智英有聯繫的裴倫德,是由反華政客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創辦人。供詞指,黎智英非常看重IPAC,最後決定由 SWHK 團隊加入IPAC中央秘書處。

裴倫德促勾連日本政棍

在「日本線」方面,李宇軒在裴倫德提議下,協助建立和編輯IPAC網站,及聯絡日本國會議員參與 IPAC,並成立分支組織「JPAC」,召集人包括日本國會議員山尾志櫻里、中谷元、長島昭久、有村治子,前參議員藤末健三等人。JPAC提出所謂「救生艇政策」、「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終止日本與香港之間的司法互助協議,及防止日本企業或組織向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協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