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蕊 河南報道)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河南展區)在鄭州美術館舉行。展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鄭州美術館協辦。

全國書法篆刻展覽創辦於1980年,每四年舉辦一屆,是中國書法界最高規格的綜合性展覽,已成為引領書法審美、價值認同和發展方向的重要載體,成為凝聚廣大書法家、集中展現當代書法藝術精品的權威平台。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於去年9月13日啟動徵稿工作,由各團體會員組織本地區、行業作品初評,國展辦公室組織港澳台地區及海外華人作品初評工作。今年4月22日,中國書法家協會發布了 「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入展名單」。尤為可喜的是,港澳台與海外華人書家創作亮眼,共有11件作品入展,這進一步激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書法走向世界。

書法展現場觀眾絡繹不絕 劉蕊攝

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分為三個展區,山西展區展出行書和草書,浙江展區展出篆書、篆刻與刻字,河南展區展出隸書和楷書。

書法展現場觀眾絡繹不絕 劉蕊攝

此次河南展區展出隸書132件、楷書215件,以及全國名家邀請展55件作品,展示出當代隸書、楷書創作的整體風貌。入展作者代表武盼龍表示,此次參展感受到河南新老書家的關心和愛護,從豐厚的書法遺存中汲取到大量營養。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前行。取得成績固然可喜,但經常告誡自己不忘初心,回頭看,找不足。要始終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有拚搏的勇氣,堅持提升的毅力,坐得冷板凳的耐心。作為青年書法工作者,尤其感恩新時代,將把握好學習機會,寫出傳統之美、時代旋律,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回饋時代。

書法展現場觀眾絡繹不絕 劉蕊攝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三大展區,還充分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組織專題特展與書學討論。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河南展區)展覽開幕後,「漢字中原——漢三闕暨豫地漢碑特展」「文明的微笑——龍門二十品特展」「從法度到意趣——千唐志齋唐宋碑誌特展」三大專題特展,也同步在鄭州美術館開幕。眾所周知,我國的石刻文字是重要的古代文物遺存,更是一座燦爛輝煌、取之不盡的書法寶庫。據宋代以來文獻不完全統計,河南漢代碑刻有着錄但無實物或拓片存世的計一百七十二通。有碑石或拓片存世的四十九通。兩者相加也不過二百餘。

書法展現場觀眾絡繹不絕 劉蕊攝

「漢字中原——漢三闕暨豫地漢碑特展」,展出的首要是我國東漢時期現存唯一的神廟闕《嵩山漢三闕》的複製品和闕身整拓。其中《啟母闕》刻銘,尤令人稱奇,其西闕北面及東側面上方為堂溪協篆書《啟母闕銘》,北面銘文之下,即由其子中郎將堂溪典隸書《嵩高廟請雨銘》,經學家父子同銘一闕,堪為藝林佳話,令人激賞。其次展出的河南漢碑,還有有已知現存最早的墓碑《袁安碑》,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書籍碑《熹平石經》,以及魏晉名品《上尊號奏》、《受禪表》、《三體石經》、《呂望表》,還有散落河南各地的漢碑殘石、刑徒磚等。

書法展現場觀眾絡繹不絕 劉蕊攝

「文明的微笑——龍門二十品特展」,顧名思義,展出的是洛陽龍門石窟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龍門石窟是中國石窟中古代碑刻題記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今存碑刻題記286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成為聞名中外的書法藝術傑作。龍門石窟造像題記中的魏碑書法,是在中原文化與鮮卑文化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在漢隸和晉楷及北涼體書法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更可視之為南北朝書風融合與創新之菁華。

而「從法度到意趣——千唐志齋唐宋碑誌特展」,精選了千唐志齋所藏墓誌90方,其中隋志10方,唐志30方,宋志50方。意在通過墓誌實物的方式,展示從「法度」到「意趣」審美變化的過程。與此同時,還意在挖掘千唐文化價值,展示厚重中原書法文化,弘揚傳統書法藝術,同時為當代書法的發展提供借鑒和思路。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