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樓結構示意圖。 網上圖片

天安門過去是明清兩朝皇城的大門,在現代亦是首都北京的標誌。但如果說現在看到的天安門城樓不是古蹟,而是1970年完全翻新的現代建築,大家會感到意外嗎?

天安門建於何時?很多資料提都到它原名「承天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也就是600多年前。這答案很「標準」,惟要注意的是,其實承天門曾於明朝天順元年(1457年)毀於雷擊引起火災,重建後又在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被燒成廢墟,到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才重新建造,並改名「天安門」,一直屹立在北京城中心。

天安門由兩部分組成,下層是開有五闕城門的城台,也就是珠紅色牆部分,為磚石實心結構;上層是黃琉璃瓦頂城樓,為木結構。歷經三百年風雨,加上近代戰亂頻繁,天安門內部的結構已有損壞,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全速重建 新城樓僅112天完工

此後當局每年大型慶祝活動前都作修繕,盡可能解決一些安全隱患,然而這也只治標,治不了本。1966年3月,300多公里外河北邢台發生7.2級地震,北京也受影響,天安門城樓的主體結構在地震中嚴重受損,出現變形、下沉的情況。

如何徹底解決問題?深思熟慮後,當局決定在「原樣不動,尺寸不變」的前提下,重建天安門城樓。

此後工程人員馬上對天安門城樓進行詳細測量,了解它的結構,並從全國調集能工巧匠,又準備重建所需的物料;因為國內沒有合適的用作大柱的原木材料難以籌備,工程還因此推後了一年。1969年12月15日,巨型工棚搭起,重建工程即將展開……

過了僅僅112天,也就是1970年的4月初,天安門城樓終於完成翻新。從外觀來看,它除了簇新,總體和舊城樓似乎沒有兩樣,卻是一座有9級抗震能力,有供電照明、暖氣、電梯、廣播和電視相關設備的現代建築。

◆ 郭立新

以獨特視角展現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和人情事物,帶領讀者全新感受當代中國。https://www.ourchina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