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要求有序退出製造業「殭屍企業」,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此前,據《半月談》雜誌報道,一些地方殭屍企業處置暗陷「僵局」。在個別地方,「誰是殭屍」,成了一個當地政府說不清、企業不承認、銀行不願提的話題。

所謂殭屍企業,就是指那些資不抵債、靠政府補助以不至於倒閉、不斷浪費國家資源的企業。對中國人尤其是企業領導而言,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光彩的履歷,因此不會有人輕易承認所管轄的企業是殭屍企業;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各領導自然關心自己的政績,因此也不會輕易承認地方的一部分企業成為了殭屍企業;對銀行而言,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收益,但在不得已將資金借給企業之後,自然更不會提及殭屍企業。

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也讓我們加大了對殭屍企業判斷的難度,因為我們缺少對殭屍企業的判斷標準,但畢竟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企業,出現的各種情況難以用條款明確界定。

企業不願承認陷困局

對於更多的企業來說,不僅管理層不願意承認公司是殭屍企業,企業的員工也不願意承認,員工相信能夠通過一些先進手段改變企業當前不景氣的情況。就如同某些金融機構,只要投資者沒有發生擠兌的情況,所有人的資金財產都是安全的,一旦發生擠兌就很容易墜入無法兌付的地步。企業也是如此,他們也不希望自己就被戴上「殭屍」的帽子。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經提到過,清理殭屍企業需要「快準狠」,但同時也不能「一刀切」。所謂「快」,並不是加速清理殭屍企業,而是盡快對每一家殭屍企業制訂符合實際情況的清理流程;「準」則要找到企業的切入點,例如是進行破產重整,還是通過其他優質企業進行兼併收購;是通過政府提供資助進行轉型,還是引入新的戰略投資人改變當前現狀;這些行動都要快,要排除萬難、下定決心實施到位,這就是「狠」,因為拖的時間越長,耗費的資源越多。

一刀切掉引致大量失業

但是,如果一刀切掉所有的殭屍企業,極有可能導致經濟發展失衡,譬如大量的勞動力失業,除非國家有能力安排足夠、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供失業勞動力再就業。

找到殭屍企業,清理殭屍企業,需要用兩種方式同時進行。一方面,國家要開始降低對國有企業的資金補助,減少對國有企業的過度輸血,有助於鍛煉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創造一個真正的市場化環境。

另一方面,國家又需要對殭屍企業提供一些扶持,當企業承認自己為殭屍企業,願意接受轉型、改造、清理,國家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對這類企業提供補助,並要求在不超過2到3年的時間完成對該企業的清理。若在限定時間內無法完成,就對企業直接進行關停、破產清算等處理。

但是,方式再多,到地方政府落實時則可能難上加難,不排除當輸血減少時,地方政府又會強制性介入金融機構。所以,國家必須介入以管理地方政府、防止地方政府濫用私權。如何將政績評定轉化成為清理殭屍企業推動動力,同時又要防止地方政府為了完成「硬性指標」而偽造殭屍企業湊數,這都是國家需要想辦法解決的問題。但無論如何,一旦查明地方政府不配合、包庇殭屍企業、偽造殭屍企業等行為,必須對其嚴懲,以儆傚尤。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中國韌性》。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