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菡強調,方程式設封頂機制,可確保僱主能負擔加幅。圖為清潔工人在執拾垃圾。資料圖片

平衡各方利益無損港競爭力 議員認為薪酬實質增長有限

香港優化後的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日前出爐,最低工資將「一年一檢」並引入「可加不減」方程式,與通脹指數及經濟增長掛鈎。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強調,方程式中的經濟增長變動設1%封頂機制,可確保僱主能負擔加幅,且最低工資涉及勞動人口極少,不會削弱香港競爭力。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認為有關方程式過於保守落後,需要最新經濟增長超出過去十年平均數才打兩折,且封頂不能多於1%,令基層工人完全未能分享勞動成果,建議應直接以扣除通脹後的實質經濟增長再乘一個比例作為分享。◆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劉明

根據最新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方程式,每年法定最低工資的調整幅度以整體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加上經濟增長因素,其中通脹下限為0,經濟增長因素計算方法則是以過去一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減去過去10年本地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乘以20%,上限為1%。若最新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低於過去10年平均數便歸零,只計算通脹因素。

孫玉菡:新方程式有「保底」精神

孫玉菡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新方程式有「保底」精神,無論世界變化或經濟狀況好壞,領取最低工資的僱員薪金不會因而扣減,環境理想時可分享經濟成果,封頂機制則確保僱主能負擔最低工資加幅。

他強調,該方程式是以過去一年經濟增長率減去10年平均數,得出的數值將更加穩定,設1%封頂機制,可令僱主放心,而機制主要保障0.6%即約1.7萬名勞動人口,認為不會削弱香港競爭力,「要平衡各方面看法,這樣設計都好,對商界來說不應影響他們的競爭力。」

日後再檢討方程式計算方法

對勞工界擔憂經濟增長因素比重不足,孫玉菡解釋,經濟增長有高有低,根據過去數據,算出香港現時最低工資應為41.8元,與實際的40元差距不大,故不認為方程式保守,且特區政府日後會再檢討方程式的計算方法。

「這個方程式的設計,是這一刻大家都接受到的才可以實行,但這個方程式不是『千秋萬世』。委員會都說過5年至10年再拿出來檢討,檢討當然包括是否(經濟增長變動)20%就是合適比例,還是有其他比例更合適,到時可以再討論。」他說。

陸頌雄:未體現「分享經濟成果」原則

陸頌雄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優化的機制「唯二優點」是「一年一檢」和「可加不減」,但認為方程式太過保守,直言對勞工界來說是「雞肋」。

他解釋,以過去10年經濟增長平均數計算,超出最新經濟增長才打兩折,完全談不上讓領取最低工資的工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計算甲類消費物價指數部分只屬「追通脹」,對基層工人來說薪金實質增長有限,「應該用扣除通脹後的實質經濟增長再乘以一個比例作為分享,而不是還要那一年特別好,才有0.2的分成。」

「要麼就經濟好那年先加,因為如果不好的話可能經濟會較困難,那你就不要乘0.2那麽『孤寒』,要麼就整個一比一完全分享經濟成果,總之現時這個(方程式)是非常苛刻,(經濟增長率)多出來的還要乘0.2,即是你做一個大餅,我只給你一個餅碎。」陸頌雄說。

他強調,現時領取最低工資的人數佔比極低,是最沒有議價能力的一群,他們未能獲得足夠的經濟成果分享,而最低工資增長與保障,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或負擔,反而會增加基層消費力,促進內循環,「內地每年工資增長目標都有底線的,就是人民可支配的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現在(香港)不是同步的,還要封頂,體現不到分享經濟成果這個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