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潔鈴 民建聯執委 東區區議員 青年創新發展慈善協會執行主席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已推行了接近一個月,觀乎坊間的反應頗為兩極。一方面大家肯定政府願意了解真實民意的決心,故此認同先採用試行而非全面推行的方式,既可以讓市民習慣同時又收集政策不足,確實是一個緩減社會不滿的折衷之道;可是另一方面,從參與市民、前線清潔人員等不同的視角,又帶出了試行後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導致大家對8月全港推行垃圾徵費抱有十分懷疑的態度。

客觀來說,透過多個月來當局及傳媒積極的宣傳,普遍市民都知道相關的政策將於8月1日全面實施。故此在過去一個月的試行階段,就算不在試行範圍的市民也親身投入其中。身邊不少的街坊也開始學習回收分類,既賺取積分同時又可以減少垃圾棄置,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當然,過程中亦發現市民對回收的認知有待提高,例如生果的防撞網套是否可以回收也言人人殊,可見宣傳推廣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在試行期間,大家也發現了更多的問題,導致對8月是否可如期推行垃圾徵費存有懷疑。以小西灣邨為例,屋邨12座大廈只獲分配5部智能廚餘回收機,變相兩至三座只可共享一部,未能做到一座一部的最低標準,對於住戶來說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就算退一萬步來說,每座可以獲編配一部,當局亦要思考研究如何解決回收樽頸的問題。一般來說,回收樽頸就是指在晚飯後大家需要棄置廚餘的高峰時間。假設只有半座大廈的住戶參與(以瑞喜樓為例,共594戶),而每戶也非常熟悉操作,可以在1分鐘內完成回收。那麼297戶的話,順利的話也需要297分鐘,還未計算滿載、故障等額外的情況。相信這個驚人的完成時間,足以消磨任何願意參與回收人士的熱情。由此可見,每座只有一部廚餘機都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實際上也是滿足不了市民日常的需要,更何況現時連這個基本目標也達不到。

因此,廚餘回收配套如何追得上,並合理地讓市民不需太操心就可以配合回收,將是決定整個政策是否成功的關鍵之處。否則,必然會影響整個政策的推行,以及引起市民的不滿。可惜的是,當局現時連最基本的廚餘機全港覆蓋也做不到,更不要說更進一步合理優化的分配比率。由此可見,相關推動工作實在任重道遠,千萬不能急於實施。相關政策的推動工作仍要按部就班,而不應強行推展,以免陷入愈急愈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