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勞動節訪問連翠邨清潔工,了解垃圾徵費試行情況。 資料圖片
◆植潔鈴認為垃圾徵費細節繁多,居民在半年至一年時間未必可完全消化。 Fb圖片

連翠邨逾九成住戶領取僅兩成有用 疑習慣將用過膠袋裝垃圾

特區政府早前就垃圾徵費推行「先行先試」計劃,在全港14個試點試行計劃,環保署昨日表示,「先行先試」為期兩個月。柴灣連翠邨是試點之一,該邨管理公司負責人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雖然該屋苑逾九成住戶領取指定袋,惟僅兩成人使用,相信與指定垃圾袋太小,以及居民習慣將用過的膠袋裝垃圾,以免浪費。◆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

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表示,垃圾徵費試行時間約兩個月,並將於本月27日向立法會報告結果。就有業界人士反映前線清潔人員的工作量增加,局方會認真審視結果,又強調必須取得平衡,不要擾民,讓大眾得以接受。

試行一個月 「用的人沒增多」

柴灣連翠邨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在接受電台訪問時反映,居民使用指定袋的熱切程度比較低,雖然幾乎所有居民都會領取指定袋,但大部分人沒有使用。在4月初,他原以為是由於住戶尚未習慣,但試行一個月後,「用嘅人都係無咩上升到。」

他認為原因有三,包括派發的指定袋容量僅15升,比起常用的普通白膠袋容量少:「居民唔習慣,垃圾多時未必裝得晒。」其次是居民源頭分類的意識不足,「金屬、廚餘、膠樽等可回收物料,也沒送到樓下分類回收桶,全當普通垃圾放進垃圾袋,因此指定袋就不夠用。」

他相信由於目前僅是試行,沒有罰則:「法例未正式實施、無約束力,係試下啫,居民可能放鬆少少。」

被問及前線清潔工人的工作量,潘建良形容他們的工作量起碼增加雙倍:「清潔工變成需要現場再進行垃圾分類,將用指定袋包好的垃圾揀出來放入垃圾槽,其他不合標準的垃圾,則要套上綠色指定袋,才可以送上垃圾車。而屋邨還需要另外安排一名清潔工,負責垃圾袋是否破損。」

雖然管理處已加派人手,但工作量大增之下,工友的休息時間由45分鐘減至15分鐘,管理公司為此需要提供相應津貼。

區議員:配套未完善 適應需時

東區區議員植潔鈴在另一電台節目上表示,連翠邨已經算是垃圾分類設施相對足夠的試點,但問題是要市民改變習慣談何容易?她轉述居民批評:「買外賣時已經有膠袋,本來用餐後,便可利用同一膠袋棄置,垃圾收費後還要再放入指定垃圾袋,膠袋包膠袋,反而更不環保。」有部分居民表示,家中仍有許多平口垃圾袋,所以指定袋「留返正式實施再用」。她認為垃圾徵費細節繁多,居民在半年至一年時間未必可完全消化,在配套沒完善下,或還需一至兩年時間適應。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期望特區政府盡快公布下一步路向:「垃圾收費每月成本、經營方式,要有規劃、準備。第二是指定垃圾袋是否繼續訂貨,還有廚餘回收要怎樣做,很多都要等待方向清晰後,業界進一步更好地準備。既然出現這麼多問題,我們都不能忽視,應該要調整或跟進。」

他建議將「先行先試」計劃擴大至鄉郊、學校等試行,但不認同擱置徵費,建議可以考慮分階段落實。